职业代表制

职业代表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柳镛泰
出品人:
页数:375
译者:
出版时间:2017-2-1
价格:CNY 8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8543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政治学
  • 社会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民国史
  • 韩国
  • 民主
  • 柳镛泰
  • 制度史
  • 职业代表制
  • 政治制度
  • 民主参与
  • 职场治理
  • 代表机制
  • 公共事务
  • 制度设计
  • 权力分配
  • 决策过程
  • 公民权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希望借由职业代表制,来考察20世纪中国对民主主义的探索。职业代表的主体——职业团体,本是从事同等职业的人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成立的机构,与以掌握政权为目标的政党截然不同。尽管如此,20世纪中国的职业团体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谋求通过国民会议选出代表,并相信可借此代表国民、实现自身政治利益。它们是政党政治之外,观察政治史的另一个视角。本书介绍了近代职业代表制的萌芽、兴起,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发展,与训政体制的关联,以及它在抗战期间及其后的继承、延续与发展。

职业代表的主体——职业团体,本是从事同等职业的人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成立的机构,与以掌握政权为目标的政党截然不同。尽管如此,20世纪中国的职业团体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谋求通过国民会议选出代表,也相信由各职业团体的会员选出自身代表来构成民意机关并制度化,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意。本书介绍了近代职业代表制的萌芽、兴起,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发展,与训政体制的关联,以及它在抗战期间及其后的继承、延续与发展。

作者简介

柳镛泰,博士,现为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育科教授。主要著作有:《东亚的农地改革与土地革命》(编著),《知识青年、公产与农民社会的革命:1920年代中国中南部三省之比较研究》,《一起阅读的东亚近现代史》(合著),《欢呼中的警钟:东亚历史认识与历史教育的反思》等。

目录信息

绪论 审视近代中国民意机关的视角和方法
第一部 从各界联合到职业代表制
第一章 职业的认识与职业主义的兴起
一 职业的认识与分类:劳动主义
二 职业主义的形成因素与逻辑
三 职业主义的确立和政治方面的适用
第二章 各界联合与各界民意的形成
一 合群救国的社会心理:走向职业团体
二 职业团体的组织系统与广域联合
三 各界联合的诞生与发展
四 各界联合对民意机关的摸索
第三章 国民会议召集论的形成
一 议会制革新论与职业代表制论的舆论化
二 职业代表制国民会议召集论的形成
三 职业代表制的法制化尝试
四 民意机关组成主体的范围与非职业团体的排挤
第四章 革命政党与国民会议运动
一 中国共产党的国民会议召集论
二 国民党改组与孙中山的国民革命论
三 《北上宣言》与孙中山的国民会议构想
四 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
第五章 国民会议运动之再起与分歧
一 五卅运动中的国民外交运动
二 关税自主运动与国民会议运动的再起
三 广东统一之后的国民会议运动
四 北伐之后湖南的省民会议运动
第二部 职业代表制的持续与变化
第六章 职业团体与国民党训政政治
一 职业团体的一般实态
二 国民党对于职业团体的政策
三 职业团体的参政类型
四 共产党的应对
第七章 全国性职业选举与南京国民会议
一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各界的国民会议召集舆论
二 国民会议选举的职业团体整备:以农会为例
三 国民会议选举:首次全国性职业选举
四 国民会议的主要决议案与提案
第八章 从国民会议到国民参政会
一 民间社会的抗日民意与建立统一政府的诉求
二 各界团体召集国民救国会议的诉求
二 国民克的国民参政会构想
四 国民大会的延期与国民参政会的召集
第九章 国民参政会与战时民主主义
一 参政会的人员构成
二 参政会的会议运作
三 战时民主主义的条件与逻辑
四 促进战时民主主义的活动
第十章 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与建国民意
一 从国民参政会到政治协商会议
二 职业团体的动向与各界民意的争夺
三 绕过国民大会到新政治协商会议
四 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之召开
五 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人员构成
结论职业团体、政党以及代议活动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白瞎一个好题目

评分

柳老师自己著自己翻真的还是挺厉害的,汉语表达很6,只有个别句子读起来有那么一点点别扭。这本书对职业代表制在近代中国发展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与研究,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系统地梳理了近代职业代表制的萌生与兴起,并结合国民政府的训政体制探讨其发展变化特点,最后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落脚点考察了职业团体在新政协的人员构成与作用,认为我们现在的两会制度可以看做是对从近代以来追求职业代表制模式的惯例的一个延续。书中把职业代表制看做近代中国的民主遗产,为我们今后民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路径。书中把政党、议会、职业代表制三者结合起来,从政治史和社会史互动的角度来考察民国政治发展,可以说是一个视角的创新。这本书估计是第一本把职业代表制当做一个专门问题拿出来研究的专著,读完还是比较有启发的。

评分

白瞎一个好题目

评分

比冯兆基教授更重人物及思想史的路数相比,本书是更加传统的政治史叙事。把理论性主张与制度实践结合起来,寻找了一个中观的切入口,透过四对关系展开论述更加全面又透彻。比阶级分析灵动,也比事件分析稳重,唯一不足大概就是翻译原因看着略累。

评分

柳老师自己著自己翻真的还是挺厉害的,汉语表达很6,只有个别句子读起来有那么一点点别扭。这本书对职业代表制在近代中国发展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与研究,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系统地梳理了近代职业代表制的萌生与兴起,并结合国民政府的训政体制探讨其发展变化特点,最后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落脚点考察了职业团体在新政协的人员构成与作用,认为我们现在的两会制度可以看做是对从近代以来追求职业代表制模式的惯例的一个延续。书中把职业代表制看做近代中国的民主遗产,为我们今后民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路径。书中把政党、议会、职业代表制三者结合起来,从政治史和社会史互动的角度来考察民国政治发展,可以说是一个视角的创新。这本书估计是第一本把职业代表制当做一个专门问题拿出来研究的专著,读完还是比较有启发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