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源地理 武夷山

茶源地理 武夷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作者:吴垠主编/茶源地理编辑部
出品人:
页数:197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1
价格:4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921948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中国
  • 武夷山
  • 武夷山
  • 茶文化
  • 地理标志
  • 福建
  • 茶叶种植
  • 山水人文
  • 生态茶业
  • 茶道精神
  • 原产地
  • 自然景观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回归土地,看见茶

《茶道新生活》系列丛书,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份延展。

她定位为“中国茶源人文地理”第一书。

和你翻开另一种可能:回归---我们致力于回到产茶的每一片小产区,将生长茶、与茶共生、与茶共创的山、水、人、器、物、历史、传说、民族风物勾勒给爱茶爱生活的你---回归土地,看见茶---感受茶和茶背后那些来自大自然的来自土地的有温度的故事。

碧水丹山,是南朝江淹对于武夷山的描述。武夷多山,以丹霞山地貌为主,岩茶的植茶之土正根基于此。“碧水”主要得益于每年高达两千毫米的丰富降水以及境内的众多河流,山挟水转,水绕山行,生长于山上的武夷茶,经由流动的水,走向世界。

武夷岩茶传统炭焙工艺有“三道火”:毛火(也称初焙、走水焙)、复火(复焙)和炖火。这三道火促进了茶叶内含物的转化,达到熟化香气、增进汤色、提高耐泡程度的效果,为武夷岩茶所特有。清两江总督梁章炬在《归田锁记》中发出感慨:“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封面图片为武夷岩茶炭焙工艺中离不开的工具---焙笼,由毛竹片、竹篾制成。焙笼高39厘米,直径62厘米,腰束。焙茶时,腰间嵌放一焙筛以盛放茶叶。焙笼上下两段高度不等,视焙茶需要可上下倒置用。

作者简介

吴垠,茶道新生活系列丛书主编,青鸟世界创始人。

目录信息

1.武夷岩茶,自成一家
2.武夷茶土自丹霞
2.1从山场到制作,看武夷茶如何显“工夫”
2.2武夷山重点山场
2.3老丛水仙使吴三地成为地域品牌
2.4石座茶园,多植名丛
2.5访佛国岩老茶厂,叹旧时制茶劳力之密集
2.6武夷茶聚儒释道
2.7流动的水,流动的茶
2.8昔日茶市今何在?
2.9赤石!赤石!
2.10邹氏繁华散尽,下梅茶香犹存
2.11 30家老茶庄,终被雨打风吹去
3.遇林亭窑:集宋描银彩茶盏品种之大成
4.一入岩茶深似海
4.1留住百花名丛,也要护好自然“天选”
4.2当我们在谈论大红袍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4.3一杯武夷茶,工序二十多
5.品茶日志
6.刘国英:在复杂的岩茶理论,都能讲得出通俗易懂
6.1陈孝文:好的坏的,最终都是锦上添花
6.2游玉琼:生活里只有茶
6.3阿炜:我不觉得这是坚守
6.4黄贤庚:留住岩茶手艺
6.5吴光明:因为“摄瘾”染上“茶瘾”
6.6周国庆:大佬爱出头
6.7微观武夷
7.消费端追逐山场,生产端精进山场
7.1海外推广,关键要有故事
7.2“牛肉”是怎么成为奢侈品的?
7.3陈年老岩茶,收藏价值可期
8.借九分天地造化,成一席岩骨花香
8.1他用五年时间,把茶席摆上武夷山九十九座山头
9.用高丛水仙茶青,对比正岩、河州和外山茶
10.风味小吃
10.1银龙穿红袍
11.叶荣枝:茶学与儒学
11.1李开周:研膏,宋茶独有制茶工艺
11.2游识猷:什么水泡茶最好喝?
12.彝山兰若:宅在这里喝茶
13.器简东南
13.1千年岩茶溯源
13.2将武夷岩茶做成女人茶
13.3行走不是旅行,更不是旅游
13.4紫藤花开无何有之乡
13.5做茶急不得,要顺势而为
13.6我一直想怎么跳脱原有的东西
13.7茶彻底改变了我
13.8喝茶是一种修行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杂志式介绍武夷岩茶的书,值得一看

评分

杂志式介绍武夷岩茶的书,值得一看

评分

一入岩茶深似海,三坑两涧不回头

评分

杂志式介绍武夷岩茶的书,值得一看

评分

武夷丹霞生砾土 岩山岩石养好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