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作为中国画坛上最伟大的实践者之一,他的中国画观影响了近百年来国画坛的发展。《中国画的艺术》一书收录了他从20世纪10年代起至其离世前最为精彩的关于中国画理论的22篇文章。该书由美术史研究者马小起选编,对徐悲鸿发表在海内外的大量文章进行了梳理,拓宽了以往徐之画论著作的视野,在这类著作中较为完备。本书按时间编排,使读者能准确踪迹徐悲鸿相关艺术思想的发展、演变。本书校勘尤为精细,是同类书中足堪细读的本子。此外,配合徐悲鸿的文论,选入了他七十余幅中国画,也以年代先后为序,便于读者在领悟他的主张同时,对他中国画作的实践,做进一步了解。
徐悲鸿(1895-1953),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奠基者。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中国画的艺术》算得上一本简明版的徐悲鸿文集,当然里面也夹带着不少精彩的画作。当我们一边体会大师对艺术的文字性思考时顺便欣赏佳作,不啻为一种绝妙享受。正如编者所云,配合先生的文论,同时选入不同年代的中国画作品,便于读者在领悟他的主张之时,对他中国画作的实践...
评分在中国现代的画坛上,徐悲鸿算是响当当的人物。他画的马出神入化,公认的好。当然徐悲鸿先生不光光是一名杰出的画家,更重要的是他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的绘画理论对中国画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启示。他的这本《中国画的艺术》是他对中国画的看法的集中体现。 本书...
评分在中国现代的画坛上,徐悲鸿算是响当当的人物。他画的马出神入化,公认的好。当然徐悲鸿先生不光光是一名杰出的画家,更重要的是他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的绘画理论对中国画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启示。他的这本《中国画的艺术》是他对中国画的看法的集中体现。 本书...
评分徐悲鸿对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他擅长中国画、但也擅长西方的素描、油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而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来谈中国画的艺术,不偏颇,以更开放式的眼光来谈国画的改革方式,他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 ...
评分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门技艺都涉及理论与实践的问题,而两者的关系也挺有意思。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实践可以验证理论,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但如果具体到人,则有的人精通理论,但疏于实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有的人擅长实践,但理论不精,就象欧...
喜欢那幅紫荆
评分同李长之《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对照看十分有趣。悲鸿爱写实,认为唐宋乃中国画之高峰,厌恶以董其昌和四王为首的“八股山水”。长之则点出中国画要求男性的、老年的、士大夫的,终其为壮美(与优美对立),从社会学角度看即有性别、年龄、阶级歧视,有意思,并以宋元为盛,爱引用明清文人观点,尤爱引芥子园(悲鸿所恶)。一为文集,漫谈之余兼论如何复兴;一造体系,力图以西方哲学阐释中国画之原理。同时观之,其乐无穷矣
评分大师手笔确实不同凡响,读来多有裨益之处。不过书中所评论的名画如果没有看过的话,读起来还是有相当的障碍的。
评分一篇代序几乎把这本小书收录的徐悲鸿的观点都解释了一遍。总有些替其园场面的架势。文字保留了时代印记,不是文言文,但也不是今天通俗的白话文。看起来有些吃力,所以我总在想,从文言文到如今的语言,我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文学作品有留下什么印记吗?
评分同李长之《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对照看十分有趣。悲鸿爱写实,认为唐宋乃中国画之高峰,厌恶以董其昌和四王为首的“八股山水”。长之则点出中国画要求男性的、老年的、士大夫的,终其为壮美(与优美对立),从社会学角度看即有性别、年龄、阶级歧视,有意思,并以宋元为盛,爱引用明清文人观点,尤爱引芥子园(悲鸿所恶)。一为文集,漫谈之余兼论如何复兴;一造体系,力图以西方哲学阐释中国画之原理。同时观之,其乐无穷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