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艺术

中国画的艺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出版社
作者:徐悲鸿
出品人:
页数:220
译者:
出版时间:2016-7
价格:3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0123630
丛书系列:大家小书
图书标签:
  • 艺术
  • 书画
  • 美术
  • 文化
  • 中国画
  • J2绘画书法篆刻
  • 徐悲鸿
  • *北京出版社*
  • 中国画
  • 艺术
  • 绘画
  • 传统艺术
  • 国画
  • 美学
  • 文化
  • 绘画技法
  • 历史
  • 风格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徐悲鸿,作为中国画坛上最伟大的实践者之一,他的中国画观影响了近百年来国画坛的发展。《中国画的艺术》一书收录了他从20世纪10年代起至其离世前最为精彩的关于中国画理论的22篇文章。该书由美术史研究者马小起选编,对徐悲鸿发表在海内外的大量文章进行了梳理,拓宽了以往徐之画论著作的视野,在这类著作中较为完备。本书按时间编排,使读者能准确踪迹徐悲鸿相关艺术思想的发展、演变。本书校勘尤为精细,是同类书中足堪细读的本子。此外,配合徐悲鸿的文论,选入了他七十余幅中国画,也以年代先后为序,便于读者在领悟他的主张同时,对他中国画作的实践,做进一步了解。

作者简介

徐悲鸿(1895-1953),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奠基者。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目录信息

目 录
001 评文华殿所藏书画
015 中国画改良之方法
028 《齐白石画册》序
030 故宫所藏绘画之宝
041 《张大千画集》序
043 历史画之困难
053 美术漫话
057 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
071 中国艺术的贡献及其趋向
083 张大千与敦煌壁画
086 吴作人画展
094 李可染先生画展序
095 叶浅予之国画
098 复兴中国艺术运动
109 介绍几位作家的作品
119 《关山月画集》序
120 四十年来北京绘画略述
127 漫谈山水画
147 任伯年评传
160 美术遗产漫谈——一部分中国花鸟画
169 我对于敦煌艺术之看法
172 与丁楚谈艺术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中国画的艺术》算得上一本简明版的徐悲鸿文集,当然里面也夹带着不少精彩的画作。当我们一边体会大师对艺术的文字性思考时顺便欣赏佳作,不啻为一种绝妙享受。正如编者所云,配合先生的文论,同时选入不同年代的中国画作品,便于读者在领悟他的主张之时,对他中国画作的实践...  

评分

在中国现代的画坛上,徐悲鸿算是响当当的人物。他画的马出神入化,公认的好。当然徐悲鸿先生不光光是一名杰出的画家,更重要的是他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的绘画理论对中国画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启示。他的这本《中国画的艺术》是他对中国画的看法的集中体现。 本书...  

评分

在中国现代的画坛上,徐悲鸿算是响当当的人物。他画的马出神入化,公认的好。当然徐悲鸿先生不光光是一名杰出的画家,更重要的是他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的绘画理论对中国画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启示。他的这本《中国画的艺术》是他对中国画的看法的集中体现。 本书...  

评分

徐悲鸿对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他擅长中国画、但也擅长西方的素描、油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而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来谈中国画的艺术,不偏颇,以更开放式的眼光来谈国画的改革方式,他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 ...  

评分

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门技艺都涉及理论与实践的问题,而两者的关系也挺有意思。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实践可以验证理论,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但如果具体到人,则有的人精通理论,但疏于实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有的人擅长实践,但理论不精,就象欧...  

用户评价

评分

喜欢那幅紫荆

评分

同李长之《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对照看十分有趣。悲鸿爱写实,认为唐宋乃中国画之高峰,厌恶以董其昌和四王为首的“八股山水”。长之则点出中国画要求男性的、老年的、士大夫的,终其为壮美(与优美对立),从社会学角度看即有性别、年龄、阶级歧视,有意思,并以宋元为盛,爱引用明清文人观点,尤爱引芥子园(悲鸿所恶)。一为文集,漫谈之余兼论如何复兴;一造体系,力图以西方哲学阐释中国画之原理。同时观之,其乐无穷矣

评分

大师手笔确实不同凡响,读来多有裨益之处。不过书中所评论的名画如果没有看过的话,读起来还是有相当的障碍的。

评分

一篇代序几乎把这本小书收录的徐悲鸿的观点都解释了一遍。总有些替其园场面的架势。文字保留了时代印记,不是文言文,但也不是今天通俗的白话文。看起来有些吃力,所以我总在想,从文言文到如今的语言,我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文学作品有留下什么印记吗?

评分

同李长之《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对照看十分有趣。悲鸿爱写实,认为唐宋乃中国画之高峰,厌恶以董其昌和四王为首的“八股山水”。长之则点出中国画要求男性的、老年的、士大夫的,终其为壮美(与优美对立),从社会学角度看即有性别、年龄、阶级歧视,有意思,并以宋元为盛,爱引用明清文人观点,尤爱引芥子园(悲鸿所恶)。一为文集,漫谈之余兼论如何复兴;一造体系,力图以西方哲学阐释中国画之原理。同时观之,其乐无穷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