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精)》是让-雅克·卢梭临终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留传后世的一部最富特色的不朽之作。作为人文科学奠基人的卢梭,晚年耀眼的声名陨落、遭到放逐,“再没有兄弟、邻人、朋友,没有任何人可以往来”。他在对周遭环境深深的厌倦和骨子中的无法舍弃的矛盾心态中,写下这十篇漫步(开创了“散文诗”这一体例),意图平复自己的焦灼,将享受安宁、平静、孤寂说了又说,可字里行间看得出他的矛盾重重、犹疑不决。正是在这样的和自己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卢梭,看到他对那些人生基本问题的闪光的思考:人为什么要活?人应该怎样活?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骄傲的卢梭在这十篇漫步中,显得更亲切、感人。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袁筱一,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家,译有《生活在别处》、《流浪的星星》、《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杜拉斯传》、《致D情史》等。
开始写《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的时候,卢梭已是迟暮之年。到1778年7月他猝然离世为止,卢梭共在这部遗作中留下十篇散步。很多人认为,卢梭之所以没有把这十篇梦的记录收录到《忏悔录》中,因为这本梦录事实上是卢梭在最后的时刻对自己这一生的交代。 事实上,这十篇梦录中的...
评分Derjenige, der von der Stadt Menschen isoliert - oder verachtet von säkularen menschlichen Gesellschaft, so dass nicht erhalten kann eine Kombination aus Bequemlichkeit, oder verachten irdischen Menschen aufgrund selbstgefällig und arrogant - wenn ...
评分卢梭的遗作《一个孤独者的漫步遐想》出版了好多年,一直长盛不衰。单看中译本,林林总总,竟也有十多个版本。大作家歌德说的好,“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则开始了一个时代。”的确,相较于伏尔泰,今天的人们更熟悉卢梭,因为我们依然生活在由他开创的时代。时光日...
评分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不论它持续的长短都不留下前后接续的痕迹,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
未集结成册的私密呓语,没成想有朝一日却出版了。人是难以脱离群体做到真正孤独的。这份孤独,有孤掌难鸣的哀戚,又饱含着舍我其谁的骄傲。迟暮之年的卢梭战战兢兢地凝视着自己的灵魂,在无人共鸣的凄苦境地里默默地抚慰自己。名利已然为囊中物,却也不是说舍就能舍得干净的。彼时并不发达的交通,另一面又是无处可躲的世界之大,如若再没了这片自我对话的隐秘之地,日子又怎么熬得下去?文字既然是写给自己的,那么狂妄些凌乱些又有什么?我悄悄地给自己定了接近完美的终极目标,通过孜孜不倦地每日自省而努力着,也算不得什么罪过。袁先生看得很透,逃遁出规则桎梏的化外野人,若是连脑海里自建的堡垒也崩塌了,还怎么活得下去?
评分“有一天我老得不能再老了,真的是垂死之时,如果我能如同自己所希望的那样仍然身处孤寂之中,再回过头去读它们,我会想起我在撰写它们的时候所得到的那份温馨的感觉。旧梦重温,时光重现,由此等于将我的生命延长了一倍...这样一来我便能在耄耋之年与旧我相守一处,这不正如同和一个稍微年轻些的朋友在一道吗?”
评分袁筱一老师翻译的书我看了两本,一本是这个,一本是《致D情史》,虽然都是年老的人在濒死之际撰写的著作,一本是高兹在自杀前写的,一本是卢梭在暮年写的,而且他俩都完全是写给自己的,不欲出版,不想公布与重点额,但我觉得这恰恰是两本给年轻人的书。可以置诸床头,时时品读的书。
评分93分
评分有些书您读完会收获见识或者角度和知识,但这本我收获了共鸣,对他人、命运、环境与自我的反思基本一致,甚至同样在我深感失落的时候也是同样选择了与自然接触来弥补那种坚持善与爱却无力反驳自私与利益至上的汹涌暗流。卢梭生在一个黑暗时期,用人生最后未完成的十篇自我对话来做一本墓志铭,但未必就是说今天的时期足够光明。历史上也不会有任一个时代彻底的光明灿烂,未来也不会,因为建立在利益纠葛之上的社会体制永远会无偿的包容甚至鼓励自私,并用竞争一词作为伪装,那些油头滑脑又眼神发亮的少年会继续成为这个体制的筋肉保镖。书里我最爱第三篇和第七篇。对于我来说,相较于2016年我对心理医生的渴求来说,阅读这本书才是我自我认知可以暂告一段落的标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