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传灯人

暗夜传灯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者:杨渡
出品人:博集天卷
页数:224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1
价格:38
装帧:
isbn号码:9787503479502
丛书系列:思享家
图书标签:
  • 台湾
  • 杨渡
  • 散文
  • 知识分子
  • 暗夜传灯人
  • 文化
  • 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当代文学
  • 悬疑
  • 推理
  • 心理
  • 黑暗
  • 人性
  • 救赎
  • 暗夜
  • 谜局
  • 命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著名作家野夫长序推荐!台湾著名作家杨渡重磅新作!

2.杨渡在本书中呈现了他们那一代台湾青年的奋争,所面临的打压和恫吓。然而壮心不负,他们赢来了他们的1987年,长达三十几年的戒严终于结束,报禁党禁顿开。杨渡也在自己躬与的抗争中,成为新时代自由媒体的名记,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见证并记录了我们这些同胞的故事。本书既是对台湾民主化一代知识人的记录与刻画。

3.这一代台湾知识人多自1949后由大陆赴台,他们屈就到中学和师范学校教书,把知识的根脉传到年轻的学生中,把自由和民主主义的灯火传到台湾,才有了现在台湾的民主化。台湾对渡海传灯的文化人永远心存感念。

4.他们多数人也只是暗夜里的一盏灯,但他们身上那种历史的视野、生命的格局,以及行持的坚定,却正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欠缺的。

内容推荐

1949年后,有太多高级知识分子来到台湾。他们屈就到中学和师范学校教书,把知识的根脉传到年轻的学生中,把自由和民主主义的灯火传到台湾,才有了现在台湾的民主化。台湾对渡海传灯的文化人永远心存感念。

正是1949年的渡海者和台湾本土文化与政治的先行者们的身影,带领着杨渡,在各种角色中出入而不异化。尽管就大局而言,他们多数人也只是暗夜里的一盏灯,但他们身上那种历史的视野、生命的格局,以及行持的坚定,却正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最欠缺的。

在生命的当前,或许我们难以肯定自己每一步的踩踏;这本书中的人物,正可以告诉我们——原来,生命也可以像他们那样走着。

作者简介

杨渡

1958年出生于台湾台中市,诗人、作家。

曾任《中时晚报》总主笔、《中国时报》副总主笔、辅仁大学讲师, 主持过专题报道电视节目“台湾思想起”“与世界共舞”等。2008年起,任台湾“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

已出版《台北地道 地道北京》《民间的力量》《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等十余种著作。

目录信息

1949,渡海传灯人 001
火烧岛悲歌 029

忽然梦见他 045
孤独者的灯火 065
寂寞的先行者 091
沉静的旅人 11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没有想象中的好,广告做得有点过了吧。 作者应该是个很有故事的人,但感觉行文粗糙了些。架子搭得很足,但料儿上不够细,大词说得多,体验反而不够入微,可能是新闻评论写多了。 有情怀,但表现力不够。 最喜欢写《恋恋风尘》男主角的那篇,相对来说,细腻可感。写余光中那篇涉...

评分

没有想象中的好,广告做得有点过了吧。 作者应该是个很有故事的人,但感觉行文粗糙了些。架子搭得很足,但料儿上不够细,大词说得多,体验反而不够入微,可能是新闻评论写多了。 有情怀,但表现力不够。 最喜欢写《恋恋风尘》男主角的那篇,相对来说,细腻可感。写余光中那篇涉...

评分

没有想象中的好,广告做得有点过了吧。 作者应该是个很有故事的人,但感觉行文粗糙了些。架子搭得很足,但料儿上不够细,大词说得多,体验反而不够入微,可能是新闻评论写多了。 有情怀,但表现力不够。 最喜欢写《恋恋风尘》男主角的那篇,相对来说,细腻可感。写余光中那篇涉...

评分

没有想象中的好,广告做得有点过了吧。 作者应该是个很有故事的人,但感觉行文粗糙了些。架子搭得很足,但料儿上不够细,大词说得多,体验反而不够入微,可能是新闻评论写多了。 有情怀,但表现力不够。 最喜欢写《恋恋风尘》男主角的那篇,相对来说,细腻可感。写余光中那篇涉...

评分

没有想象中的好,广告做得有点过了吧。 作者应该是个很有故事的人,但感觉行文粗糙了些。架子搭得很足,但料儿上不够细,大词说得多,体验反而不够入微,可能是新闻评论写多了。 有情怀,但表现力不够。 最喜欢写《恋恋风尘》男主角的那篇,相对来说,细腻可感。写余光中那篇涉...

用户评价

评分

内容文笔配不上书名。

评分

将惊涛骇浪,娓娓道来。

评分

与这些人相识并记叙下来,饱含理想主义的一代人,的确是难得的奇遇。不就是应该记下这些吗。但就是不够深潜,只有一些片段掠影。

评分

一九四九年,小小台湾一下子挤进两百万人,带来了许多知识分子、文人、艺术家,他们生存不易,只得辗转台湾各地,谋求生路。许多高学历知识分子低就于师范、中学、职业学校、小学等,他们分散在台湾中南部,甚至东部偏远的乡村,一如唐君毅所说,这是“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的时代。然而,这些飘零的生命,却未曾凋零,而是把文化的血脉,带到最偏远的角落,透过教育下一代,深深植入台湾这一片土地上。本书所讲述的,就是这些飘零者为文化传灯的故事,只是可惜删节太多。文中多次提到一九八九年直到六月,杨渡都在北京做采访,这段内容所付阙如,也是一憾。

评分

写台静农和余纪中那两篇看的在高铁上流泪。还好夜幕降临,从上海出发的列车已经快靠近终点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