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希和传

伯希和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 菲利普·弗朗德兰(Philippe Flandrin)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03
译者:一梧
出版时间:2017-1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958763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传记
  • 伯希和
  • 海外中国研究
  • 理想国
  • 法国
  • 历史
  • 2017
  • 探险
  • 伯希和 传记 历史 文化 学者 西方 中国 20世纪 东方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经过调查和访谈,勾勒出伯希和的传奇人生和复杂面貌。在这部迄今最完整的传记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伯希和的学术态度,在中国西部地区备受争议的探险活动,还能了解他更多传奇经历:早年奉命在越南皇宫清查写卷和刻本,义和团运动期间表现出“骑士般的好斗性格”,在巴黎与多位学者进行唇枪舌战,十月革命后为西伯利亚的白俄军队筹措资金和武器,以及德国占领期间的抗争。

作者简介

菲利普•弗朗德兰(Philippe Flandrin),法国作家。曾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师从安德烈•马尔罗,致力于研究中亚历史和艺术。曾担任法国《十字架报》、《巴黎竞赛画报》、《费加罗报》和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著有《生死塞加拉——与让-菲利普•劳尔的对话》(1992)、《偷盗者博物馆》(1996)、《金字塔纪事》(2000)、《阿富汗——撒旦的珍宝》(2002)、《洗劫伊拉克》(2004)、《亚历山大大帝传》(2005),小说《艾妮格玛》(2006)、《罗克珊娜》(2008),电影剧本《毕加索》、《吴哥》、《埃及》等。

目录信息

前言:归还?道歉? .......... i
第一章 顺化 .......... 1
第二章 北京(一).......... 31
第三章 北京(二) .......... 57
第四章 吴哥 .......... 87
第五章 丝绸之路 .......... 103
第六章 图木舒克 .......... 131
第七章 都勒都尔•阿护尔 .......... 149
第八章 敦煌 .......... 165
第九章 巴黎 .......... 189
第十章 东西伯利亚 .......... 217
第十一章 福煦大街 .......... 245
译后记 .......... 30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上世纪初,伯希和(PaulPel-liot)是少数几个能流利说汉语的海外汉学家之一。要知道即使在汉学根基深厚的日本,连被陈寅恪盛赞为“东国儒英谁地主,藤田狩野内藤虎”的京大教授内藤湖南,虽然能写一手地道的律诗和古文,奈何来中国拜会朋友时,还是只能“笔谈”:各自拿出纸...  

评分

在上世纪初,伯希和(PaulPel-liot)是少数几个能流利说汉语的海外汉学家之一。要知道即使在汉学根基深厚的日本,连被陈寅恪盛赞为“东国儒英谁地主,藤田狩野内藤虎”的京大教授内藤湖南,虽然能写一手地道的律诗和古文,奈何来中国拜会朋友时,还是只能“笔谈”:各自拿出纸...  

评分

早几个月前看到新书推介《伯希和传》,慕名已久。读完之后,落差挺大。正好看到微信公众号“中国学派”推送文章《历史学家为什么放弃了人物传记》,历史学者似乎不那么重视传记的写作——很大程度由于难度不小,也不能不说当今的学术评价机制并没有把传记视为研究成果。邓先生...

评分

早几个月前看到新书推介《伯希和传》,慕名已久。读完之后,落差挺大。正好看到微信公众号“中国学派”推送文章《历史学家为什么放弃了人物传记》,历史学者似乎不那么重视传记的写作——很大程度由于难度不小,也不能不说当今的学术评价机制并没有把传记视为研究成果。邓先生...

评分

在上世纪初,伯希和(PaulPel-liot)是少数几个能流利说汉语的海外汉学家之一。要知道即使在汉学根基深厚的日本,连被陈寅恪盛赞为“东国儒英谁地主,藤田狩野内藤虎”的京大教授内藤湖南,虽然能写一手地道的律诗和古文,奈何来中国拜会朋友时,还是只能“笔谈”:各自拿出纸...  

用户评价

评分

影子传记

评分

网友评论已经很到位,八卦精彩,学问谈得不深。作为殖民主义受害者后裔,我并没觉得作者时时批判殖民主义有多么讨喜,相反倒是杀过义和团,骗过王道士的伯希和比较可爱。不过这一视角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揭示伯希和学术生涯和法国殖民统治的整体布局间的联系,比如他为什么要译《真腊风土记》,从哪里得到《释门正统》。顺着这个去想,伯希和关注摩尼教,讨论《理惑论》,写《交广印度两道考》,也比较自然了。

评分

也许伯希和本人会喜欢这部传记小说般的文字。虽然作者无法正面描写伯希和的学术生涯和成就,这应该是大多数人失望所在。但恰是这种生活细节的描写,多少能看出伯希和的学术兴趣是如何培养成的。而他年少时的耶稣会学校经历应该对他的性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好的帮助。

评分

囫囵吞枣介绍完他的一生,没有深度。翻译的也太差。很快就看完,但是印象不深。

评分

本来以为会看到一个考订碑帖的学者,没想到看到的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冒险家,不大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