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翻譯和新舊之爭

聲音、翻譯和新舊之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湖南人民齣版社
作者:陳太勝
出品人:
頁數:280
译者:
出版時間:2016-10
價格:49
裝幀:
isbn號碼:978755611518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詩歌史
  • 詩歌
  • 陳太勝
  • 文學研究
  • C陳太勝
  • =i565=
  • =i565.2=
  • =i226+227=
  • 聲音
  • 翻譯
  • 語言變遷
  • 文化錶達
  • 跨語言溝通
  • 譯者角色
  • 語義轉換
  • 曆史演變
  • 新舊對比
  • 話語權力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眾多不同的個案,從不同的角度,對新詩通嚮現代性道路的幾個重要方麵,即“聲音”“翻譯”和“新舊之爭”三個問題作瞭探討。由“翻譯”問題入手,重點考察瞭中國新詩作為一種新的文類的文體狀況(“聲音”),並延伸到瞭對中國現當代爭論不休的“新舊之爭”問題的探討。通過翻譯外文詩及相關詩學的介紹和接受,西方詩學與中國古典詩學由不同的時空,都匯聚到瞭中國現代文學這一現代的時間和空間上瞭。這正是新詩在其現代性之路上的現實處境。作者意欲傳達這樣一個基本觀點:無論是西方詩學,還是中國古典詩學,要談其對中國現代新詩的影響,都隻有放到中國現代文學這一現實場域中來纔是閤宜的。同時,也應當考慮到個人(詩人)在這當中的創造性作用。

著者簡介

陳太勝,詩人、學者。1971年生於浙江省仙居縣,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齣版有詩集《在陌生人中旅行》(湖南人民齣版社,2015年)、學術專著《梁宗岱與中國象徵主義詩學》(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2004年)、《象徵主義與中國現代詩學》(北京大學齣版社,2005年)、《語言的幻象》、《聲音、翻譯和新舊之爭:中國新詩的現代性之路》(湖南人民齣版社,2016),譯著《如何讀詩》《文體問題》(北京大學齣版社,2016)。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國新詩的現代性之路
聲音
翻譯
新舊詩之爭
第二章 跨文化旅行中的原作與譯作:鬍適的譯詩與新詩的發生
從“騷體”到“新詩體”
譯詩與寫作的三個階段
作為原作的譯作
第三章 高音與低音:郭沫若新詩中的兩個麵相
高音的詩
低音的詩
“亂寫”的詩與“天成”的詩
詩與意識形態
第四章 譯名與詮釋:聞一多格律詩的理論與寫作
“form”一詞的翻譯與格律詩理論
格律詩理論的由來
寫作和翻譯
格律詩與自由詩問題
第五章 徘徊於“抒情緒”與“敘事實”之間:徐誌摩的新詩寫作
“抒情緒”的詩
“敘事實”的詩
翻譯實踐與哈代的影響
新的可能性的終止
第六章 從“唱”到“說”:戴望舒的1927年及其詩學意義
從《雨巷》到《我底記憶》
從“唱”的語調到“說”的語調
譯詩與寫作的轉變
“前綫詩人”的先鋒意義
第七章 從自由詩到格律詩再到填詞:梁宗岱的詩學、翻譯與寫作
新詩創造的紛歧路口:白話與格律
翻譯的格律化
寫作的格律化之途
第八章 格律詩的主張與實踐:卞之琳的詩論、寫作與翻譯
翻譯與中國現代詩的關係
半格律體與新格律體
寫作的技藝
翻譯
第九章 格律與語調問題:葉公超的現代格律詩理論與新舊詩之爭
新舊詩問題的提齣
兩種不同的節奏
新詩的格律
新舊之爭的解決與徐誌摩評論
錶現思想的藝術
第十章 形式和內容之辨:新舊詩之爭中的廢名詩學
就“內容”談新詩的依據及其與舊詩的區分
從“形式”上看作為“自由詩”的新詩
作為舊詩的“文藝復興”的新詩
不一樣的新詩史地圖
作為現代文藝的新詩
第十一章 獨特的抒情聲音:彭燕郊的後浪漫主義寫作
幻視的能力:彭燕郊的早期詩作
詩與音樂:彭燕郊晚期詩作解讀
彭燕郊的散文詩寫作和現代詩的一種可能
第十二章 中西傳統與新詩的現代性
參考文獻
後 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210頁有一處錯誤,廢名認為新詩的內容是“詩的內容”,新詩的形式是“散文的文法”。

评分

是個好題目,文獻上還欠大功夫,討論也不夠深入。

评分

是個好題目,文獻上還欠大功夫,討論也不夠深入。

评分

痛心疾首 用心良苦

评分

痛心疾首 用心良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