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翻译和新旧之争

声音、翻译和新旧之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太胜
出品人:
页数:280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0
价格:49
装帧:
isbn号码:978755611518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诗歌史
  • 诗歌
  • 陈太胜
  • 文学研究
  • C陈太胜
  • =i565=
  • =i565.2=
  • =i226+227=
  • 声音
  • 翻译
  • 语言变迁
  • 文化表达
  • 跨语言沟通
  • 译者角色
  • 语义转换
  • 历史演变
  • 新旧对比
  • 话语权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众多不同的个案,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通向现代性道路的几个重要方面,即“声音”“翻译”和“新旧之争”三个问题作了探讨。由“翻译”问题入手,重点考察了中国新诗作为一种新的文类的文体状况(“声音”),并延伸到了对中国现当代争论不休的“新旧之争”问题的探讨。通过翻译外文诗及相关诗学的介绍和接受,西方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由不同的时空,都汇聚到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一现代的时间和空间上了。这正是新诗在其现代性之路上的现实处境。作者意欲传达这样一个基本观点:无论是西方诗学,还是中国古典诗学,要谈其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影响,都只有放到中国现代文学这一现实场域中来才是合宜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到个人(诗人)在这当中的创造性作用。

作者简介

陈太胜,诗人、学者。1971年生于浙江省仙居县,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出版有诗集《在陌生人中旅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学术专著《梁宗岱与中国象征主义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语言的幻象》、《声音、翻译和新旧之争: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之路》(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译著《如何读诗》《文体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目录信息

第一章 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之路
声音
翻译
新旧诗之争
第二章 跨文化旅行中的原作与译作:胡适的译诗与新诗的发生
从“骚体”到“新诗体”
译诗与写作的三个阶段
作为原作的译作
第三章 高音与低音:郭沫若新诗中的两个面相
高音的诗
低音的诗
“乱写”的诗与“天成”的诗
诗与意识形态
第四章 译名与诠释:闻一多格律诗的理论与写作
“form”一词的翻译与格律诗理论
格律诗理论的由来
写作和翻译
格律诗与自由诗问题
第五章 徘徊于“抒情绪”与“叙事实”之间:徐志摩的新诗写作
“抒情绪”的诗
“叙事实”的诗
翻译实践与哈代的影响
新的可能性的终止
第六章 从“唱”到“说”:戴望舒的1927年及其诗学意义
从《雨巷》到《我底记忆》
从“唱”的语调到“说”的语调
译诗与写作的转变
“前线诗人”的先锋意义
第七章 从自由诗到格律诗再到填词:梁宗岱的诗学、翻译与写作
新诗创造的纷歧路口:白话与格律
翻译的格律化
写作的格律化之途
第八章 格律诗的主张与实践:卞之琳的诗论、写作与翻译
翻译与中国现代诗的关系
半格律体与新格律体
写作的技艺
翻译
第九章 格律与语调问题:叶公超的现代格律诗理论与新旧诗之争
新旧诗问题的提出
两种不同的节奏
新诗的格律
新旧之争的解决与徐志摩评论
表现思想的艺术
第十章 形式和内容之辨:新旧诗之争中的废名诗学
就“内容”谈新诗的依据及其与旧诗的区分
从“形式”上看作为“自由诗”的新诗
作为旧诗的“文艺复兴”的新诗
不一样的新诗史地图
作为现代文艺的新诗
第十一章 独特的抒情声音:彭燕郊的后浪漫主义写作
幻视的能力:彭燕郊的早期诗作
诗与音乐:彭燕郊晚期诗作解读
彭燕郊的散文诗写作和现代诗的一种可能
第十二章 中西传统与新诗的现代性
参考文献
后 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210页有一处错误,废名认为新诗的内容是“诗的内容”,新诗的形式是“散文的文法”。

评分

痛心疾首 用心良苦

评分

是个好题目,文献上还欠大功夫,讨论也不够深入。

评分

是个好题目,文献上还欠大功夫,讨论也不够深入。

评分

210页有一处错误,废名认为新诗的内容是“诗的内容”,新诗的形式是“散文的文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