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是20世纪最重要的抒情诗人之一,也是诗作被阅读得最多的诗人,其51岁的人生给我们留下了《新诗集》、《玛利亚生平》、《马尔特手记》、《杜伊诺哀歌》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等伟大的诗作和小说。普拉特的传记很好地向我们展现了这位诗人的一生,以及其生平和作品之间的关系。本书作者广泛引用了关于里尔克的原始资料和传记,生动描绘了这位在日常生活的痛苦与挣扎中创作出伟大作品的诗人。作者以里尔克的诗句“你须是鸣响的杯子,在鸣响中破碎”作为书名,高度概括了里尔克的个性和人生观。
莱纳•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是20世纪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普拉特的著作对我们理解这位创作了《新诗集》《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取得非凡诗歌成就的诗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普拉特广泛引用先前出版的诸多书信和回忆录,向我们展示了这位其日常奋斗只以艺术创造为中心的诗人的肖像。不管是普通读者还是专家,都会对这部材料完备、文笔流畅、叙述优美的传记有浓厚的兴趣。
——乌尔丽克·雷蒂希(Ulrike S. Rettig),哈佛大学德语系
里尔克死后声誉日隆,即便在英语世界,如今他和叶芝一起,跻身20世纪的伟大诗人之列……唐纳德•普拉特新的里尔克传是迄今为止最完整,也最详尽的研究里尔克生平的著作,突出了里尔克的特质……关于这位决心生活在自我最孤独的边境,并从那里将战利品带回给每个人的诗人,《里尔克传:鸣响的杯子》对其生平做出了最佳的描述。
——《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
唐纳德•普拉特看来确实很了解这位诗人和他的诗歌,以及他生活的时代……这本书非常有趣,很值得一读。
——《图书论坛》(Book Forum)
这本书充满了关于里尔克的诸多有趣的逸事……然而,更重要的是,普拉特成功地捕捉了里尔克生活中兴高采烈的时光和极度绝望的时刻,二者都极大地影响了他的艺术创造力,因此也影响了其作品。引用材料多数来自里尔克的书信,全都经过仔细的挑选和精心的翻译……对里尔克研究而言,该书是一项珍贵的补充。
——《南方人文评论》(Southern Humanities Reviews)
唐纳德·普拉特 Donald Prater
毕业于牛津大学,主修文学和语言学,精通多门语言,曾在多个国家担任外交官,对20世纪欧洲的文化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对20世纪一些重要的文化人物如斯蒂芬•茨威格、托马斯•曼、里尔克等有独到的研究。其主要著作有《昨日的欧洲:茨威格传》《托马斯•曼传》《里尔克传:鸣响的杯子》等,并在德国编辑出版了里尔克和茨威格的书信集。
1926年的秋天,冯至首次读到里尔克的《旗手克里斯多夫·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这也是中国诗人与里尔克的第一次相遇,“这是一部神助的作品,我当时想;但哪里知道,它是在一个风吹云涌的夜间,那青年倚着窗,凝神望着夜的变化,一气呵成的呢”。充满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的...
评分1 诗人的传记就是他的诗歌本身,是他的心灵史。 八卦就是增加一大堆女人的名字而已。 2 但同样是八卦,我更倾向于弗里德曼的版本,普拉特充满了细枝末节。但是前者没有照片,所以两个版本可以结合起来。 诗人的蜕变在1900年到1905年的时候,他和克拉拉结婚了,精神深处属于高度...
评分在评论《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时,周濂转述了书中这么一幅画面: 年轻的维特根斯坦在罗素的房间里像头野兽一样来回奔走。三个小时过去,困惑不已的罗素忍不住打断他:“你到底是在思考逻辑还是在思考你的罪?”“两者皆是!”维特根斯坦回答道,然后继续他的奔走。 这...
评分 评分“他是无根的漫游者,时而寻找孤独,时而寻找社交生活,似乎在利用每一次机遇去改变自己,然而实际上他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目标”
评分西历2018年第一本读完的书 跨年了 详尽程度值4星 但很琐碎的——之前没读过他的诗 这书里选的 有几首不错 但他给情人们和朋友们写的信 更能了解他 甚至曾经连轴给朋友们写了180多页的信——对他的人不认同 长期伸手问不同朋友拿钱 甚至在自己有钱的情况下 但生活品质要极其讲究 奢侈 情人众多 莎乐美(一辈子的知己 长其约20岁) 克拉拉(妻子 并育有女儿露特) 露露 梅琳娜(最忠诚和坚定的生活守护者 但不是理想中的爱人形象) 克莱尔(短暂而激情 小其10多岁 晚年的自传说到与里尔克的恋情 大家认为不真实的) 总在追寻理想中的情人(下一个) 经常喋喋不休的抱怨 忧郁 诗里的他和真实的他不一致——现实中遇到这样的人 必然主动远离——这几年在中图借的书中 第三本被划了线 不爱护书的借书人 不好
评分2017.5 -- 2017.9(阅毕)
评分卢森堡公园确实是好地方
评分翻译得非常好,中间有大量诗歌,是大工程,而且译者很谦卑,60w字里就小小得占据了一页后记。 这一本书对了解里尔克很重要,最精彩的部分在他写作哀歌最后几首的那部分,神赐予了灵感啊。里尔克的思想其实还是挺朴素的,没有艰涩的理论,而且也并不太多。但语言太美丽了,语言的力量能将那些关于爱与死亡的经验变得极为瑰丽动人。这本书为理解他的诗歌提供了很多很准确的角度,不过诗人的生平也许塑造了他,但正如传记作者后记里所提到的,人们看到的是作为诗人的他,有谁了解真正的他呢?那是加诸诗人的外在之物,有关,但其实还是无关紧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