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阎连科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角的长篇小说。尚未出版,就曾引发全面争论。
小说讲述了一位大学教授杨科在家庭、爱情、事业诸方面悲情而又荒诞的遭遇。作家极尽讽刺之能,以荒诞变形的叙事、寓言性的写作,对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无能为力但又无限臆想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再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在现实巨大的荒谬围剿下,一个正统知识分子无法坚守他的“风雅”,当现实感一点一滴地遗漏,等待他的只有虚无与幻灭。该书表现了始终处于焦虑之中的作家,对整个社会思想精神状态的不满和质疑,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曾备受争议。
本书曾荣获《亚洲周刊》年度十大中文好书称号。
阎连科,一直饱受争议。或者说,他是一个最低调的备受争议的当代作家,素有“集苦难叙事之大成”之称。他曾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其他国内外奖项二十多次。
有人说,他的小说和他的面相一样,爬满老实而滞重的皱纹,具有一种对世间体悟的愁苦质感。这其实来源于阎连科灵魂深处对当代人无序生活的精微透视和对精神世界真相的无情深剖。最令人激赏的是,他语言的绚烂一如从前,让人应接不暇——在《日光流年》、《受活》之后,这种绚烂依然在《风雅颂》中喷薄而出。
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再复先生这样评价阎连科作品:“让读者看到的不是滑稽剧,而是非常透彻的精神真实。这一真实就是千百万中国现代文明人都生活在幻觉之中.生活在新旧乌托邦幻象的交织纠缠之中。”
北京有多少出租车,就有多少政治家。从建国门开到首都机场,车费都近百了,那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都停不下来。中国的现状怎么样?——糟糕!糟糕的原因是什么?——腐败! 诸如此类的话,说得真没错,让人没法反驳。可这样的话有什么独到见地么?有什么发人深省的地方么?或...
评分 评分阎连科总是引起争议。上一次是涉及了艾滋病的《丁庄梦》,这一次是“影射了北大”的《风雅颂》。 我没看过《丁庄梦》,不知道他的艾滋病到底怎么触痛了某些人的私处。但看了《风雅颂》之后却不免有些失笑,“影射北大”这样的说法,未免实在高估了北大而低估了阎连科。北大充其...
评分因為祝老師給了4星,所以買了這本《風雅頌》來看,本來以為會是個像當年賈平凹老爺子寫的《廢都》一樣的故事,因為封面是一樣“豔乍乍的粉”。可這故事和那故事到底不是同一個故事,楊科不是莊之蝶。 楊科是……? 楊科是專家、是教授、是知識分子,為人師表,...
评分从《受活》到《丁庄梦》,在我眼里曾经向着思维的多元化圣堂匍匐的阎连科忽然站了起来,然后放弃对于那种尖锐的执拗,用孔老二离开老聘的那种欢快从理想国的断壁上跨了过来。这不是我喜欢的阎连科,真的,他越来越粗俗了,他的思想明明已经跑在了他的行文的前面,可是他偏偏死...
发达的想象力与对现实的洞察构成了这本书。里面对知识分子懦弱,势力,不敢担当的批评可以说是入木三分了。语言很有特色,大段大段的自问自答或是自问不答建构了荒谬感。
评分7分吧,前半段很王小波,10年前的大学就是这样,现在更是过犹不及。但是有的问题真的是隔靴搔痒,阎连科这部小说还是胜在讽刺和黑色幽默,中国版“飞越疯人院”。
评分前段时间看李洱的90万字的《应物兄》,只是在写法上有点新小说的写法,一腔写出《红楼梦》《金瓶梅》的壮志,虽然得茅盾文学奖,评论仍然分化厉害,与宣传不同,豆瓣许多人评价并不乐观。看《应物兄》前,好像听到阎连科提到这本书,可见阎连科也像博尔赫斯一样,希望得到茅盾文学奖承认,像博尔赫斯希望得到诺贝尔奖承认一样。马原评说诺贝尔奖时说,多少“弱智”得了诺奖,博尔赫斯何必去耿耿于怀。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还真不对我的口味,而阎连科获得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黄金洞》《年月日》,虽是中短篇,个人觉得力度不轻。交给时间去评判吧。文学和教育的行政化,是最大的堕落,不仅在文科领域,在科研领域其实也类似,所以李洱在《应物兄》中写的“双林院士”的超脱,不过是一种幻想,科学领域争斗怎会弱于文坛。
评分迷
评分权力和自身欲望对知识分子的内外夹击,让他们承认自己的懦弱、猥琐、恶心、虚伪,继而完全阉割他们的自尊。阎老师的诚实令人钦佩,但也只能在(年轻)小姐的身体上建立乌托邦,在刻板的女性形象上实现皇帝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