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义

中国文化要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梁漱溟
出品人:
页数:331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2-1
价格:CNY 2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761736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国学
  • 梁漱溟
  • 中国文化
  • 大师
  • 人生
  • 看一半弃了
  • 文学
  • 文化研究
  • 中国文化
  • 要义
  • 哲学
  • 传统
  • 社会
  • 历史
  • 思想
  • 民族
  • 智慧
  • 价值观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文化要义》被誉为中国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较的经典作品,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土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人们总说西方人是个人本位、中国人是社会本位,但如何解释中国人的“一盘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中国文明那么早就灿烂辉煌,但何以一直没有发展出像样的科学体系?中国缺的是民主本身,还是西洋近代国家那样的民主?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抗战中为促进国共团结抗敌而奔走,参与创建民盟;胜利后又参与国共和谈,为和平建国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但心思之用更在于人生问题之研究。一生用心于两大问题: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终其一生。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与《人心与人生》等。

目录信息

自序
重印《中国文化要义》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 此所云中国文化
二 中国文化个性殊强
三 试寻求其特征
四 参考佐证的资料
第二章 从中国人的家说起
一 冯友兰氏的解释
二 反证冯说未尽是
三 文化之形成及其个性
四 阶梯观与流派观
五 申述夙见结束上文
第三章 集团生活的西方人
一 中西社会对照来看
二 中西文化的分水岭
三 基督教与集团生活
四 欧洲中古社会
五 近代社会之萌芽
第四章 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一 西人所长吾人所短
二 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三 团体与家庭二者不相容
第五章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
一 何谓伦理本位
二 伦理之于经济
三 伦理之于政治
四 伦理有宗教之用
五 此其重点果何在
第六章 以道德代宗教
一 宗教是什么
二 宗教在中国
三 周孔教化非宗教
四 中国以道德代宗教
五 周孔之礼
六 以伦理组织社会
第七章 理性-人类的特征
一 理性是什么
二 两种理和两错误
三 中国民族精神所在
第八章 阶级对立与职业分途
一 何谓阶级
二 中国有没有阶级
三 何谓职业分途
第九章 中国是否一国家
一 中国之不像国家
二 国家构成于阶级统治
三 中国封建之解体
四 中国政治之特殊
五 西洋政治进步之理
第十章 治道和治世
一 中国社会构造
二 向里用力之人生
三 中国文明一大异彩
四 士人在此之功用
五 治道和治世
第十一章 循环于一治一乱而无革命
一 周期性的乱
二 不见有革命
三 产业革命之不见
第十二章 人类文化之早熟
一 中国何故无民主
二 人权自由之所以不见
三 民治制度之所以不见
四 人类文化之早熟
第十三章 文化早熟后之中国
一 由此遂无科学
二 长于理性短于理智
三 陷于盘旋不进
四 中国文化五大病
第十四章 结论
一 讲究特征之总结
二 民族性之所由成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作为一本四几年的书真是该给五星,能如此深入剖析中国文化,梁漱溟厉害。这书162页一句话很有意思,看得我简直以为他说的是Wen总.理了,梁漱溟是这么说的“中国制度似乎始终是礼而不是法,其重点放在每个人自己身上,成了一个人的道德问题。”看到这话,我一下子想到他,说的真...  

评分

评分

梁先生确实是一个新起点,中国文化复兴的一个新起点。 其一、揭开了中国文化活力之根源,并回应西方; 其二、身体力行乡村建设,立乱世而不移志。 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1、回归孔孟,安置心灵; 2、从孔孟之精神出发看现代社会中的新伦理,形成新共识; 2、从族群整体竞争...  

评分

评分

我愿意用这个标题总结梁先生对中国人生活精神的全部分析。 这句话是梁先生书里面的,越咂摸越有味道。 从文化上疗救我们这个民族,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梁先生戮力乡村建设的年代,不适合,解放后三十年那个强敌环嗣只争朝夕的年代,不适合;现在呢? 像梁先生这样大开大合...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文化一无锢蔽之宗教,二无刚硬之法律,而极尽人情,蔚成礼俗,其社会的组织及秩序,原是极松软灵活的,然以日久慢慢机械化之故,其锢蔽不通竟不亚于宗教,其钢硬冷酷或有过于法律。 ——出于原文。 文化若能起死回生,便都在这里了。

评分

中国文化一无锢蔽之宗教,二无刚硬之法律,而极尽人情,蔚成礼俗,其社会的组织及秩序,原是极松软灵活的,然以日久慢慢机械化之故,其锢蔽不通竟不亚于宗教,其钢硬冷酷或有过于法律。 ——出于原文。 文化若能起死回生,便都在这里了。

评分

用相见恨晚形容读此书心情真是恰如其份!此前一直以为鲁迅和林语堂是挖掘中国国民性的两个巅峰,读了梁漱溟之后才知道天外有天,虽然文笔艰深,学术性相当晦涩,但学贯中西的视野和剖析深度不愧为一代国学宗师,对中国文化的优缺点看的特别透彻,明察秋毫高屋建瓴,有助于解开大量中国特色乱象的谜团

评分

用相见恨晚形容读此书心情真是恰如其份!此前一直以为鲁迅和林语堂是挖掘中国国民性的两个巅峰,读了梁漱溟之后才知道天外有天,虽然文笔艰深,学术性相当晦涩,但学贯中西的视野和剖析深度不愧为一代国学宗师,对中国文化的优缺点看的特别透彻,明察秋毫高屋建瓴,有助于解开大量中国特色乱象的谜团

评分

用相见恨晚形容读此书心情真是恰如其份!此前一直以为鲁迅和林语堂是挖掘中国国民性的两个巅峰,读了梁漱溟之后才知道天外有天,虽然文笔艰深,学术性相当晦涩,但学贯中西的视野和剖析深度不愧为一代国学宗师,对中国文化的优缺点看的特别透彻,明察秋毫高屋建瓴,有助于解开大量中国特色乱象的谜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