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札记》是大江健三郎作家生涯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他在中译本序中写道:“论述了我一生的主题的,则是《冲绳札记》。”
作为储藏美军核武器的前沿基地,冲绳也是朝鲜战争直至越南战争的战场。冲绳一直被日本和日本人的置之不顾,那里的人们痛苦而执著地斗争着。大江健三郎通过多次访问冲绳,彻底重新追问:什么是日本人?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
这种“黯淡的内省”却被日本右翼势力批判为“自虐”史观。《冲绳札记》和大江甚至因此被推上被告席。
大江健三郎(1935- ),日本作家。就读东京大学期间开始写小说。1958年凭借《饲育》获得芥川奖。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小说有《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同时代游戏》、《新人啊醒醒吧》、《燃烧的绿树》等。评论有《广岛札记》、《冲绳札记》、《暧昧的日本的我》、《来自日本的“我”的信》等。
圣人教诲“日三省吾身”,可是中国人似乎并不喜欢这种成天自我反省的生活,倒是日本人常常陷入自省的悲苦之中。读大江的《冲绳札记》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晦涩的语言中填塞着掏心挖肺的悲苦,可谓是深切地领会到日本人自我反省的功力。正如王阳明格竹格不出个所以然来...
评分随便扯几句 想想最近几十年里获得诺贝尔文学的的东亚作家和若干热门候选,真要说有谁可以代表东亚的文化传统,那个人还真就只能是大江健三郎。 我们大可随便列几个重量级的人物对比一下,比如高行健,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莫言和刘X波。 先谈谈高行健,高是2000年的得主,...
评分圣人教诲“日三省吾身”,可是中国人似乎并不喜欢这种成天自我反省的生活,倒是日本人常常陷入自省的悲苦之中。读大江的《冲绳札记》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晦涩的语言中填塞着掏心挖肺的悲苦,可谓是深切地领会到日本人自我反省的功力。正如王阳明格竹格不出个所以然来...
评分总有那么一些书,能够让你反省自己平日灵魂的肤浅,重新注视人性的真实,大江健三郎的这本《冲绳札记》就是其中之一。 被排除在日本本岛文化经济政治主流之外的琉球,冲绳,一直受到损害和压迫的冲绳人民,以及与之相对的,从自己的罪恶面前逃走,自我欺骗自我麻痹的日本人,...
评分《冲绳札记》是一本很不适合旅行携带的书,因为太沉重,一般人背不动,飞机恐怕也载不动。虽然事实上它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我还是“执念”的带着这本书去旅行,跟着旅行团参加了一场冲绳海岛“阳光之旅”——到底是阳光之旅还是伤痕之旅,我的心里始终拧巴。大江健...
大江健三郎在写《冲绳札记》的时候大概痛苦到疯了吧。
评分大江健三郎,好真诚。
评分「日本人是什么?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贯穿全文。那样的日本人,指的是将自身投射入“中华思想”的巨大实影的日本人。他们并未放弃侵略思想,在「日本属于冲绳」这一令大江氏痛苦的命题自我满足,并忽视冲绳的民主进程,以及核爆下的广岛长崎。歧视与压迫来自于对冲绳的简单化认识,本土日本人以冲绳问题、冲绳人民等概念一以概之,而忽略概念下真实的个体;他们为死在战场的冲绳少女感伤地掉几滴眼泪,廉价的感伤遮住了本该的反省。阿伦特说极权主义试图建立遗忘的洞穴。日本政府也正试图将琉球历史,中日战争,冲绳民主抗争等遁于无形。只不过这是一种对遗忘枉然的努力。因为最终会有一人存活,并讲述历史。德国的艾希曼案与冲绳的集体自杀事件多么相似,然而可悲的是,至少德国年青人拥有负罪感,即使是廉价的。而日本没有。
评分如果你們看完全書都還看不懂,至少可以讀讀譯者陳言的“譯後記”吧,雖然我也覺得翻譯有讓人迷惑的地方,但是譯者的真誠是看得見的吧
评分一点一点啃下来的,一边百度一边猜测一边嚼。被翻译克死。难以想象,作者的胸中郁积了多少愤懑和血泪。做一个有良知的人远比做一个无耻的人要痛苦千百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