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自己推广茶文化多年经验,将“茶器”的品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实用性与美感”,“个性与自我追求”与“精神性与修为”;并从第一阶段的“实用性”自眼、耳、鼻、舌、身的科学视角切入;第二阶段的“个性”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探讨陶艺家与消费者在人生不同阶段相互的共鸣与互补;第三阶段的“精神性”藉由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观分析陶艺家自身的修为,与创作之间的连结。
作者以简明易懂的文字道出自己对茶器精辟的观察,不管是入门或是高阶程度喜爱茶器的人,都可循序渐进体验微妙的茶器品赏,并藉此探索人生的奥妙。
李启彰,中国茶文化,茶具连锁店,“岩陶”总经理。
上海复旦大学EMBA,美国圣母大学MBA,淡江大学物理系毕业。
理科背景出身,因缘际会踏入茶道世界,自2009年在中国大陆推广茶文化以来,已举办超过百余场的茶会与讲座。近来更以“无毒饮茶”为职志,从科学角度解密品茶,以实际行动宣传及追求一个有机的生态环境。
2014年出版著作《茶日子》,从科学角度解密品茶,引发了两岸三地一股“安全饮茶”的讨论风潮。这次则深度剖析了茶器创作与“心”的关系,期待能在茶界再次引起热烈的回响。
在看古代电视剧的时候,看到古人喝茶十分讲究,把喝茶当成了一种艺术,古人喝茶时享受的模样真的很美,看着古人一边品茗,一边聊着什么样的茶叶好喝,怎么泡茶才喝起来香甜,真的是一种享受呀,仿佛我也闻到了茶香。后来才知道,喝茶不光是茶叶的选择,而喝茶的器具也同样的重...
评分“器物,唯有通过使用才会产生美。”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不只有茶道。作为茶道里不可或缺的茶器,它是促进茶道完美的决定性因素,茶器之美可以说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气与内敛。而今很幸运的阅读了李启彰先生《茶器之美》这部著作,我更是被这代表了中国...
评分用了两天看完,欣赏了不少好东西,有茶器,有思想很有启发。但略感书名太大,应该叫茶陶之美,书中绝大多数图片为陶器,可见作者情有独钟。而且介绍了很多道法,以意驭器,比如金木水火土,但又觉得作者道法尚浅,还处在“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阶段。个人觉得,茶就是随...
评分“器物,唯有通过使用才会产生美。”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不只有茶道。作为茶道里不可或缺的茶器,它是促进茶道完美的决定性因素,茶器之美可以说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气与内敛。而今很幸运的阅读了李启彰先生《茶器之美》这部著作,我更是被这代表了中国...
评分品茶需要搭配合适的器具,这样才可以听懂茶的故事,品悟茶的味道,欣赏茶的傲骨,懂得茶之心思。一直认为茶是有思想的,不同的茶用不同的方法去沏泡便可以有不同的味道,这是茶对不同茶具的反应,对不同温度水的感受,也是对泡茶人的反射!茶带动茶具的文化交流,先有...
一本很好的了解茶器的书
评分非常棒的一本茶书,内容、图片、版式、设计都非常好,好的茶书真不多。
评分Book 7, in 2019…泛读,最近对茶与茶器开始感兴趣,偶然在书店翻到这本,讲的比较详细,值得精读一番
评分多有学习,关于茶器价值 审美形态等都讲得非常清楚。
评分3.5分 用眼耳鼻舌身来感知茶器有点意思,尤其是用耳朵听频率第一次听说,下次可以试试。台湾受日本文化影响较多,又对中国传统文化知晓,其实很有优势但政治关系不稳定影响两岸交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