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二十世纪法国最具影响与个性的作家、电影编剧、导演、戏剧家,同时也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情人”。杜拉斯1914年出生于法属印度支那,19岁回到法国,殖民地生活经历成为她生命的底片与创作的源泉。以此为背景创作的小说《情人》夺得了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奖,为她赢得全世界的读者。杜拉斯的一生亦是一部传奇,即使是七十多部作品、近二十部电影、数段传奇爱情也难以完全定义她的人生,作为读者的你仍然需要不断地从言说与想象中去找寻这个悬而未决的杜拉斯。
▼内容简介
本书是意大利女记者莉奥波狄娜对法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采访录。访谈全面贯穿了杜拉斯的童年生涯、少年成长、巴黎岁月直至后来的创作生涯,并从电影、戏剧、艺术、法国新小说派等角度全面解读杜拉斯的百变容颜,将杜拉斯未能直接表现在作品中的个人心路与情感思考呈现在一问一答之中。同时,杜拉斯还以身为作家、导演和编剧的多重身份,同狄娜一起探讨了文学、电影和戏剧和两性关系等话题,并对二十世纪法国文坛上的数位文学大家如萨特、加缪等进行了独特而趣味盎然的点评。可以说,杜拉斯不仅是在谈论自己,更是在深入地谈论她身处的时代,因而,本书正是以她为核心,辐射至整个二十世纪法国战后文化与文学领域。
▼编辑推荐
★永远的文学情人“杜拉斯”,回望一生的晚年访谈录
★金句女王杜拉斯犀利活泼地评点着自身与周遭世界,不仅是在谈论自己,更是在谈论着整个时代
★自传式访谈录,轻松易读,以杜拉斯为核心辐射至整个二十世纪法国二战后文化史
知道玛格丽特·杜拉斯这个名字纯属偶然。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或许也是个必然。我记得自己曾在一本关于文学评论的书中,了解到《情人》这部小说,作者做了隆重的鉴赏与推荐。书中与《情人》共同展开论述的是其他世界名著,而那本文学评论的作者也是我十分敬仰的著名批评家,所...
评分身体变老了,记忆不会; 言说永无止息,爱情也是。 在词语和激情建造的国度里, 晚年的杜拉斯讲述着她一生的故事, 而此刻,我们都是她的访客, 进入她,倾听她,重构她…… ——在爱情的遗迹上写作,在垂老的肉身里言说 当杜拉斯谈论杜拉斯时,她在谈论些什么?从她喃喃絮...
评分一个人一生中所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就是无法去爱。 这是一本杜拉斯的访谈录,很小的一本书。微博转发抽奖活动抽中的,昨晚花两个小时翻完。一如读过的杜拉斯的《情人》所表现出来的作家的那种任性、自恋、狂傲、激烈、热情,杜拉斯本人是一个很真很犀利的人。 爱,真的是一种...
评分知道玛格丽特·杜拉斯这个名字纯属偶然。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或许也是个必然。我记得自己曾在一本关于文学评论的书中,了解到《情人》这部小说,作者做了隆重的鉴赏与推荐。书中与《情人》共同展开论述的是其他世界名著,而那本文学评论的作者也是我十分敬仰的著名批评家,所...
评分越是出名的人,他们的亮点就越是被放大,这些人的缺点随着爱慕者的追捧与时间的打磨渐渐被忽略不计。我很喜欢看人物传记,尤其是那些成功人士的自传,真正成功的人不会避讳自己的缺点,而是会把一生中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全部记载下来,因为这不仅仅是对于爱慕者的尊重,更是对自...
短薄不到二百页,一部“自述文”性质的访谈录。其中莫里诺的大量引据与该文中许多经典元素是法国出版社曾未能过多驻足的领域。多种表达方式的访谈范围也淡化了读者对于“传统”并抱有仰慕色彩的杜拉斯的既定固化理解范畴。 杜拉斯对于写作的阐释或体验,相对于理性写作而言,它应该更接近非理性状态。从而她的作品往往带着不可知的变数与神秘无止境地伸展敞开,不知它要走向哪儿,有时它又回转身来,重新开始。 其实我译序即点明她所选的访谈范围本身、她的坚持、她所提出的题目顺序及缜密思维,都使得文本不流于大献殷勤与规避隐性问题,即便如此,评论中仍见抨击此文不够“深刻内延”的留言,深感遗憾。
评分悬而未决的激情。人这一生最糟糕的事情是,无法去爱。
评分身体变老了,记忆不会;言说永无止息,爱情也是
评分爱是唯一真正的东西。它极有可能在得到时变得平庸,更有可能在反复追逐中将爱劣化。一如杜拉斯的很多小说被永久性地贴上时尚的标签一样。或许爱还没说出来,还是不能接受爱正在消逝的某一部分。《杜拉斯谈杜拉斯》,谈得更多的是,那业已消失的某一部分:完全的爱,苍凉而无望的爱,唯一能够与死亡抗衡的爱,当我们抓住爱之同时,再小心翼翼打开,爱其实只剩下很小的一部分。其余大多数,都在我们追逐爱的过程中挥发并永久地消释了。只有欲望,像野兽一样疯狂像野草一样蓬勃的欲望,维持着我们生命的本能以及更多原始的需要。正如杜拉斯教会孩子何为自由,正如杜拉斯教会孩子如何保持野性。
评分短薄不到二百页,一部“自述文”性质的访谈录。其中莫里诺的大量引据与该文中许多经典元素是法国出版社曾未能过多驻足的领域。多种表达方式的访谈范围也淡化了读者对于“传统”并抱有仰慕色彩的杜拉斯的既定固化理解范畴。 杜拉斯对于写作的阐释或体验,相对于理性写作而言,它应该更接近非理性状态。从而她的作品往往带着不可知的变数与神秘无止境地伸展敞开,不知它要走向哪儿,有时它又回转身来,重新开始。 其实我译序即点明她所选的访谈范围本身、她的坚持、她所提出的题目顺序及缜密思维,都使得文本不流于大献殷勤与规避隐性问题,即便如此,评论中仍见抨击此文不够“深刻内延”的留言,深感遗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