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读者罕有知道,王阳明原是一个被翻案的奸佞。《明实录》里的王阳明不但奸邪,还很有几分色厉内荏的丑态,是一个墙头草一般的投机分子。他纵兵屠城,窃夺他人战功,散布异端邪说蛊惑人心,以邪教教主的姿态享受着信徒的阿谀与供奉。
及至清朝编修《明史》,才算是以新一代的官修正史为王阳明做了正式的翻案。而在王阳明弟子们谦卑写就的私史里,他又仿佛头顶光环的圣徒,有神鬼莫测之能,每每还有灵异的奇遇。
于是我们每个人对王阳明的态度,往往取决于自己对史料的采信方式以及认知误区之有无或多寡。是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很耐人寻味的事情。
熊逸是中国当代重要的一位思想隐士,隐于市而专心著书的人。
熊逸,是一个笔名,只有极少的人识得他的庐山真面目,我至今也没有机会与他相见。熊逸坚持用这个笔名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用学贯中西的现代视角反观中国人的文化祖国。他把这个笔名看做自己宝贵的生命财产。
听了罗胖的语音推荐,说到 “孙中山、毛泽东的偶像王阳明”,“这本书不出来都不敢讲王阳明”等,我立刻下单把书买了回来,京东快递当天就到了。 本想找到通往成功的真理,没想到开头就被作者熊逸当头棒喝。 作者的观点写在了第一章《如果你是叶公好龙式的读者...
评分 评分读完王阳明的生平和其学说,我最直观和深刻的一个感受是,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说他是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最有儒家精神的大儒。 其次,了解王阳明破除了我对儒家错误的刻板印象。儒家学子并非只是“道貌岸然”、谦谦君子、恪守礼仪道德、只重形式的假儒腐儒。真正的儒家精神,...
评分自古文人相轻,但多为同辈,或同水准之间。 熊逸估计认为自己思想和阳明先生有的一拼,文中明捧暗讽,嫉言酸语之处页页皆有。这本书建议如果没有读过王阳明的人先别看,就算看过了,也不建议购买,花钱买人牢骚,何必了? 本书分为2部分,1,熊大师的序言(这里面有那么一两段...
评分1943年,徐复观时任陆军少将,这一年他受到蒋介石的器重并成为高级幕僚。徐复观读到了熊十力独创的新儒家哲学体系“新唯识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遂萌发了从师之意。正好此时,熊十力也在重庆梁漱泯先生主持的勉仁书院教书。徐复观便试着写了一封信,表示了仰慕之情。不几天...
旁征博引,又有独立的思考。熊逸不嬉皮笑脸时写得更好。
评分首先最起码的逻辑错误就是中哲和西哲思考的方式和路径不同。一个毫无中国哲学基础的人一个连陆九渊朱熹二程都不熟的人,来论证他连看都没看过的二手王阳明,是张杰小嫩仔给他的勇气吗?反正不是梁静茹。其次作者抓小放大(估计也是没读过闹的),以偏概全,简直不像一个成年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这种人这种作品居然还有脸发表,说他斯文扫地简直侮辱了地!
评分熊逸开篇便说,王阳明乃是异端信仰下的典范人生,然王阳明死后,朝廷定论是:为人沽名钓誉,为官功过参半,为学感动至极。人总是活在当朝当代的,若是典范的,何以有此评价?再通篇读完,对格物、致良知,“四句教”有所知,但内容有重复,篇幅其实可以精简。熊逸还是那个熊逸,科学理论、逻辑分、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又觉过于苛责,暂时不读此类书了。
评分有些干货。只是觉得作者还是会有掉书袋式的卖弄,行文也有些拖沓,阅读体验一般。
评分本来想系统地,辩证地,客观地了解下王阳明,结果看到一个自大狂,片面地,主观地呈现出一个王阳明,看完上册,不想看下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