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读者罕有知道,王阳明原是一个被翻案的奸佞。《明实录》里的王阳明不但奸邪,还很有几分色厉内荏的丑态,是一个墙头草一般的投机分子。他纵兵屠城,窃夺他人战功,散布异端邪说蛊惑人心,以邪教教主的姿态享受着信徒的阿谀与供奉。
及至清朝编修《明史》,才算是以新一代的官修正史为王阳明做了正式的翻案。而在王阳明弟子们谦卑写就的私史里,他又仿佛头顶光环的圣徒,有神鬼莫测之能,每每还有灵异的奇遇。
于是我们每个人对王阳明的态度,往往取决于自己对史料的采信方式以及认知误区之有无或多寡。是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很耐人寻味的事情。
熊逸是中国当代重要的一位思想隐士,隐于市而专心著书的人。
熊逸,是一个笔名,只有极少的人识得他的庐山真面目,我至今也没有机会与他相见。熊逸坚持用这个笔名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用学贯中西的现代视角反观中国人的文化祖国。他把这个笔名看做自己宝贵的生命财产。
对于多数人来说,听熊逸讲传统文化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他总是站在云端,环抱双臂,笑吟吟的,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无论飘到哪里都是一个局外人。他没有热忱,甚至没有温度,仅有的只是旺盛的好奇心。他不会帮你提升民族自豪感,也不会从古人那里帮你发掘待人接物的生活智慧,...
评分听了罗胖的语音推荐,说到 “孙中山、毛泽东的偶像王阳明”,“这本书不出来都不敢讲王阳明”等,我立刻下单把书买了回来,京东快递当天就到了。 本想找到通往成功的真理,没想到开头就被作者熊逸当头棒喝。 作者的观点写在了第一章《如果你是叶公好龙式的读者...
评分我读“王阳明”已经是“今之学者为人”了 读熊逸的《王阳明一切心法》,刚好在自己自我转变和提升的时期,开始实施计划和严格自律。严格的来说么我的自律目前应该把“严格”去掉,自己还远远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应有的安排,也正因为如此,开始实施读书计划的时候,...
评分1943年,徐复观时任陆军少将,这一年他受到蒋介石的器重并成为高级幕僚。徐复观读到了熊十力独创的新儒家哲学体系“新唯识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遂萌发了从师之意。正好此时,熊十力也在重庆梁漱泯先生主持的勉仁书院教书。徐复观便试着写了一封信,表示了仰慕之情。不几天...
评分关于王阳明的生平,描写可以说是相当详尽了,但是看这个书名我以为是全面解读心学,这样说来有文不对题之嫌;作者一直秉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哪里好哪里不好,哪里有道理哪里是强词夺理,颇有些自己的想法,这种态度我认为是好的,我们读书,万不能读出偶像崇拜的情结,读书是为了学习,如果反而变得狭隘那不如别读;当然话说回来,这种怀疑的态度我认为是对的,但是总体的解读水平有点存疑,生平介绍也太过于详细,莫不如按部就班的把心学的思想总结分类整理出来,那样更有价值,也更符合书名。
评分本想就给四颗星,但是看到很多阳明粉的低分,忍不住改成了五分。其实熊老师对王阳明写得够客观了,远没有说禅时的“刻薄”。至少看完这书,我对阳明心学起了不少的认同感,比起传统儒学,这种直指人心的学说真的蛮可爱的。让我自己偶尔也以蛮不讲理的方式顺从内心的冲动。 只不过,我觉得这本书的体裁用不着刻意用王阳明编年体的方式,分章改怎么分就怎么分,附近附上王阳明的生平不是更好么?
评分旁征博引,又有独立的思考。熊逸不嬉皮笑脸时写得更好。
评分第一次读熊逸的作品,感觉新奇有趣。2016.10.2~2016.10.12
评分完全是颠覆了市面上常见的那些“心学”普及或者是心灵鸡汤式的读本,真正引领读者从成功学转变到思考“心学”,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