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之后》是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一九一二年一月至四月在《朝日新闻》连载,后结集成书,描写了刚毕业的敬太郎为就职东奔西走,后在友人须永的帮助下获得职位,因此与须永、须永的舅舅、表妹千代子熟识,旁观了自我意识强烈、以哲学家自诩的须永与热情天真的表妹千代子的恋爱烦恼。描写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知识界的状态和知识分子的困惑彷徨。日本文学巨匠夏目漱石的作品有"前期三部曲"和"后期三部曲"之说,《春分之后》则是其"后期三部曲"的第一部,是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生涯的一大转折点。首先,《春分之后》是写于经历修善寺大患的生死考验之后的第一部作品,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的人生观和生死观;其次,在创作手法上,首次尝试使用了将诸多短篇连缀成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手法,在创作态度上,实现了由作者本位到读者本位的转变;再次,在创作内容上,实现了由前期对社会的批评到后期探寻人性内部的转变。
夏目漱石,日本一代文学巨匠,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俳句、文论、汉诗和随笔。在文学领域,他开创了“私小说”的先河,树立了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日本曾将他的头像印在千元纸币上,以示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我是猫》《路边草》《心》《虞美人草》《哥儿》《三四郎》等。
《春分之后》解说 文/小宫丰隆 译/于婧 根据《漱石全集 第十卷》(岩波书店,1956年9月12日初版)译出 《春分之后》在《朝日新闻》上,从明治四十五年(1912)一月一日至四月二十九日,共连载了一百一十九回。当时,漱石已四十五岁。他在一月一日的报纸上,用整栏篇幅写了一...
评分1. 社会经历只能靠自己去摸索,而不能全靠别人的口述。跟学游泳一个道理。 2. 本书中千代子也算是比较直接地对须永表白了,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中,这个算是比较大胆的了。 3. 对知识分子的心里剖析,与《我是猫》有些类似?
评分在图书馆看到夏目漱石的书还是忍不住借出来。断续读了五六本了,越来越熟悉夏目的趣味,想继续看夏目先生在东京的游荡和唠叨。 《春分之后》还是在朝日新闻连载的,在他大病之后的1912年春分之后。 敬太郎大学毕业之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一直在游荡,一直到最后才发现...
评分 评分合上书,一个独自旅行以寄来的书信收尾的结局,不是结局。因为总觉得须永是我,而旅行回来之后的我再面对与千代子的爱情,与养母的亲情,都无法忘怀,也会深深地责问自己:违背自己的本心,在表面平和的相处中强忍痛苦;还是遵从自己的声音,却背上自私,卑鄙的名声。独自旅行...
@2019-09-15 18:19:16
评分矫情了点
评分《春分之后》里的每一个人都平凡真实,有自己的个性和缺点,不完美、没有天使光环;但每一个人都可爱,包括管公寓的男女主人雷兽和头鹰。 敬太郎跟踪松本的那一段太好玩了。我笑了好几次。 “……因为田口是对社会有所求的那种人。也就是说,他不是我这样的高等游民。高等游民不怕伤害别人的感情,再怎么伤害也不在乎。而他可没有达到这种从容的地步。”高等游民,触动了我,让我沉思(以及暗暗地羡慕)。 “假如有人评论说我不像个男子汉,或者说缺乏勇气,意志薄弱,那就让他们去评论好了。但是,如果有一个女人可以向任何一方靠拢,而我不去进行那种激烈艰苦的竞争就很难得到她的话,那么我只能认为她是一个不值得让我去追求的女人。”市藏是个有点丧的、不爱战斗的人啊,他让我感到熟悉和亲切。
评分和《虞美人草》同样适用“此地只流行喜剧”。
评分2018.07.09。还真是第一次看这样结构的书,不知是故意设置,还是连载小说在成书上的不连贯。敬太郎和须永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双线,而是前者为后者的引子;开头费笔墨的森木竟戛然而止再没出现;不是亲生母子这种狗血结尾反而削弱了精彩的须永自白。虽然如此,但笔调确实流畅轻快。不属于精巧的小说,更像平缓而没有结论的真实的生活日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