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超冷原子物理理论之父Keith Burnett,25岁牛津大学博士毕业;美国国家标准局读博士后,师从量子调控实验之父William Phillips(1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伯克利研究助理,芝加哥大学访问教授,30岁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正教授博导,作为首席科学家,为中国空间站天宫四号设计了世界第一个空间冷原子量子实验平台。名门正派打下扎实的物理学的底子;科学家的身份,为功成名就铺了道路。可是,就是在学术生涯势头正劲的时候,就在量子科学成为流行名词的时候,《量子大唠嗑》的作者——35岁的马兆远做了圈子的出走者。
凭着科学的初心,以物理学以实验为核心的体验主义精神,他卷起袖子做了实业,希望去做一场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联系的实验。《量子大唠嗑》可以算做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心得笔记。
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但它是那个比较靠谱的《量子大唠嗑》的第一部分说明了一件事,科学不是绝对真理和也不代表绝对权威。科学仅仅是认识这个世界的相对靠谱的方法,但它因为理性的不完备而充满了开放的活力。马兆远长期从事量子力学研究,在《量子大唠嗑》的第二部分,他把所感的关于量子的情况细致道来,让你清楚地认识到量子,认识到量子物理能应用到的场合以及量子究竟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
二十一世纪了,你还在用十八世纪的思维看这个世界吗?
用牛顿经典物理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维方法对后来三百年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思维方法被其他研究领域的人认可并借鉴。利用这套思维,亚当•斯密分析总结出了经济规律、达尔文分析总结出了生物演化规律、马克思分析总结出了社会发展规律、佛洛依德分析总结出了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德鲁克分析总结出了企业管理规律……
可是这个世界的状况越来越复杂,客观实在、因果关系、科学的理性等等以前建立起来的经典观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似乎不那么万无一失,在将量子物理学成果应用于科技实业创业的过程中,马兆远发现除了将量子物理应用于物理科研本身之外,量子物理学还带来了强有力的思维借鉴。这种思维的借鉴是否会在新的时代里产生新的亚当•斯密、达尔文、马克思、佛洛伊德、德鲁克……来应对现今及未来社会遇到的、用以前的牛顿经典物理学思维已经无法解释的新状况?《量子大唠嗑》第三部分探索性地从复杂关联角度,将量子科学引入到人类社会生活领域,引入到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工业升级换代、人工智能等等情境中,也许能启迪读者找到新的工具。
天再旦者,卯时日全食之谓也。我们需要这样一场“天再旦”。
马兆远何许人也?
17岁保送北大;
25岁牛津大学物理学博士毕业;
美国国家标准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
师从超冷原子物理理论之父Keith Burnett爵士和量子调控实验之父William Phillips(1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30岁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成为研究员、正教授博导;
为中国空间站-天宫四号设计了世界第一个空间冷原子量子实验平台;
就在科学职业势头正劲时,35岁的马兆远做了圈子的出走者,挽起袖子做实业,马兆远把实业作为一场科学技术与产业创新联系的实验。
《量子大唠嗑》:科学永远是人类社会的正能量 马兆远所著的《量子大唠嗑》的核心是介绍量子科学,但它又不是一本科普读物,而是基于科学知识基础之上的思想理论读物。 全书的意蕴也在这里。就科学介绍科学,那不过是一次鹦鹉学舌的科普介绍,但从科学中寻找到启迪人生的哲理方...
评分最近总想起这首歌,大概是听多了马导讲自己和李宗盛的一些渊源。马导讲,当年两人在上海见面,相谈甚欢,宗盛大哥正在准备写一首给老男人的歌。多年后,《山丘》问世。 《山丘》 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 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 让人轻轻的唱着, 淡淡的记着, 就算终于忘了, ...
评分诚如作者所言,量子力学的科普很容易让人觉得“每个字都认得,但是连在一起无法理解是什么意思”,所以我没有贸然进入关于量子力学的介绍,而是跟着作者的推荐耐心读完了科学这占了三分之一还多的部分,才开始了关于量子力学的阅读。 不要小看科学这一部分,因为量子力学其实是...
评分文:微微爱阅读 科学,单看这2个字就觉得是从象牙塔里面走出来的, 比较高深的。那么用唠嗑的方式给你讲讲科学是咋回事儿, 这你觉得可能吗? 高深的学问也能用通俗的方式讲。 这本书的作者马兆远,师从超冷原子物理理论之父Keith Bumett爵士和量子调控实验之父William Phil...
评分关于物理学的那部分好看,关于心灵哲学的那部分就太嫩了。还有,作者没搞懂什么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把它当做老天爷不开眼让人活得跟狗一样。。。。就这种理解水平还是不要写宗教和古文化的内容,老老实实写量子力学比较好。关于哥德尔定理的使用范围,作者似乎也用得太任...
看到量子、哲学、闲话之类的书我是拒绝的,太多江湖混子。但是这本作者真的很有料,确实是一线量子物理科研人员,完整接受过科学教育理念,对社会哲学有一定见识,值得一看。
评分科学并不是要跟神秘论作斗争,神秘论是状态的,它与科学最大区别不在于结论的陈述,而在于方法的探索,科学无非提供了一套可以诉求并不断为诉求提供公正依据的方法,而神秘论的问题在于对这种方法的不屑。
评分按需。
评分以为是作者量子思维-体验主义哲学思考对机械思维实在主义批判(虽然作者将神秘论挂嘴边,不认为是主要思辨对象,实质是科学因果链条无法解释下的超验),客观效果普及了量子科学。 量子力学混沌力学说,自然秉性不允许人类掌握其所有信息且结果不确定,世界的真实在现有科学水平不可知,因为一旦被观察测量就改变,科学兜了个圈儿回到事物不可知的阶段,却确再不是过往的认知层面(这样确定的不确定性阐述是否与批判的经典客观实在-真理形成悖论?) 认识的边界扩展了意识的边界,概率思维时间域空间域关联,成长(持续学习提升进步)为唯一道德目的,死磕密度集聚,如此出现长程关联系统发生性质突变的量子逾渗现象应该大概率自发… 最后有一个假想,“转世”是否可能是信息层面的量子纠缠表现(因为我不信服轮回转世)
评分最后那段小诗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