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現代人的視角,結閤印度古典哲學及當代科學知識及心理學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有趣的古今故事,對《瑜伽經》的四個部分“瑜伽及其目標”“瑜伽及其修行”“力量”“解脫”共196條經文,進行瞭詳盡的注釋講解,使瑜伽的神秘與個人的生活、哲學的智慧與當代的時尚在其中融為一體。印度駐華大使蘇理寜先生和中國前駐印度大使程瑞聲先生特為本書作序,為中國讀者領會瑜伽的精神乃至印度哲學的實質提供瞭正確的方式和途徑。
斯瓦米•帕拉伯瓦南達(Swami Prabhavananda)於1893年12月26日齣生在印度。1914年,畢業於加爾各答大學的他加入瞭由羅摩剋裏希那的直傳弟子創建的羅摩剋裏希那修道會。應辨喜的美國弟子的請求,修道會於1923年選定帕拉伯瓦南達定居美國:他一直住在那裏直到1976年去世。1929年12月,他來到洛杉磯,並於次年創辦瞭南加州吠檀多學社。斯瓦米•帕拉伯瓦南達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精神人物,同時也是一位作傢。他的不少著作將印度的靈性經典明白曉暢地介紹給瞭西方讀者。他齣版的著作包括對印度主要經典如《薄伽梵歌》《奧義書》《帕坦伽利瑜伽經》的英譯和注釋。
剋裏斯多夫•伊捨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1986)。伊捨伍德是20世紀30年代中期一位意氣風發的青年小說傢,也是一名左翼積極分子。1938年夏,他和一位同事被英國一傢報社派往中國進行采訪,曆時三個月。迴國後不久,他立即齣版瞭《戰爭之旅》,書中披露瞭日軍侵華駭人聽聞的暴行。他是最早將這些事件告訴西方讀者的記者之一。與中國文化的一麵之緣給伊捨伍德留下瞭很深的印象,眼前見到的一切令他大為震動。他需要尋求更深的生命意義,不久他在加利福尼亞結識瞭斯瓦米•帕拉伯瓦南達。他們成為探求和傳播印度瑜伽文化的良好閤作者和終身摯友,直到斯瓦米去世。
即使是帕坦伽利(Patanjal)的《瑜伽经》(Shastra),若你读过它,它开始有很少部分是描述vyayama,即ashtanga(瑜伽式子)。很少部分说怎样处理所谓的身体毛病。 那些人做这些可怕的事情,就好像只转动车轮,而没有开车。他们最后想达到的都是同一境界,达到帕坦伽利所说的境界。所...
評分一种古老哲学的存在必然经过了长期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我既不认为古代会比现代更智慧神秘也不认同现代拥有超过古代的优势,我认为很多时候信息过度和过速会影响人深度思考的能力,导致一些错误理解的出现,于真实相去甚远.而信息量过少又容易偏执和过于自我意识,因此如何在中间找...
評分 評分 評分主流的印度哲学 1人心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最终我们的心将决定我们能否过上快乐、多产、有创造性的生活;能否结束不幸,不再消极悲观。 2每个人的心中都储存这大量的习性,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瑜伽经》的目的,就是解释这一现象,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消极习性,...
2019年第三本 瑜伽類的書 這本我是最難看懂的 可能隨著對瑜伽更深的理解與沉澱下次再看 肯定突飛猛進能看懂和理解
评分簡單瞭解一下瑜伽修行
评分第二遍讀,依然覺得很棒!也許和修學佛法一樣,我再也不用永無止境地去糾結生命意義的問題瞭。這份信念在心中開始積聚起來。如書中所說:印度諺語說:“蜜蜂來采蜜,但它把腳也陷進去瞭”我們唯有將自己的生命視為對意義的永恒追求,視為分辨真實和不真實的鍛煉,纔能避免蜜蜂的命運。懷著這種精神,我們將樂於接納各種經驗,喜樂的和痛苦的,它們再也傷害不瞭我們。因為真理藏在萬物之中,隱藏在宇宙每一種經驗和每一個對象之中。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每一件事,不管它們看起來多麼瑣碎,都會為我們提供細微的綫索,引導我們走嚮更廣博的靈性知識和最終解脫。。不論是瑜伽八支(戒、精進、坐法、調息、攝心、專注、冥想、三昧)還是佛法修學次第,持戒和修定是共識,瑜伽中對身體的利用方式很多可以藉鑒,類似道傢性命雙修。
评分不強迫你做什麼的哲學,保持平衡,保持心的純淨,感覺讀起來還是挺舒服的,會不自然進入冥想狀態,以後要經常讀呢~感謝好友的推薦!
评分瑜伽不是呼吸和擺姿勢,而是通往神性之路,書中大概介紹瞭瑜伽修行的步驟。當然很多似懂非懂的,比如後半部分提到的輪迴說和超自然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