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传统的复兴

中国文学传统的复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李遇春
出品人:
页数:387
译者:
出版时间:2016-5
价格:4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2218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学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2016
  • 现当代文学
  • 李遇春
  • 商务印书馆
  • 中国文学传统
  • 复兴
  • 古典文学
  • 文化传承
  • 本土精神
  • 文脉延续
  • 思想史
  • 文学史
  • 民族认同
  • 文化自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五四”以来的现代中国文学发展史,被普遍认为是一场告别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性文学革命运动。但事实上,这是一场现代语境中的中国文学传统复兴运动。具体的复兴路径则是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或以中化西,或以西化中,不拘一格,破除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的体用论思维定势,由此成就了中西会通、古今融合的现代中国文学新境界。本书汇聚了作者近年来关于中国文学传统创造性转化问题的系列论文,有宏观俯瞰,也有微观透视;有历时性的流变论,也有共时性的结构论,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和风格。

作者简介

李遇春,1972年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新文学评论》执行主编,武汉市作协副主席。入选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含旧体诗词)研究。著有《权力•主体•话语——20世纪40—7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台湾繁体字版《红色中国文学史论》上、下册)、《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西部作家精神档案》、《走向实证的文学批评》等,主编《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现代中国诗词经典》、《中国现代作家旧体诗丛》等。

目录信息

序 言 ( 於可训)
第一编:在革命与传统之间
文学革命或文学游戏——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研究视角
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重建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古今维度
“传奇”与中国当代小说文体演变趋势
如何“强制”,怎样“阐释”——重建我们时代的批评伦理
第二编 :经典的延传与重构
“进步”与“进步的回退”——韩少功小说创作流变论
韩少功对米兰•昆德拉的接受与创化——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到《日夜书》
“说话”与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文体美学——从《废都》到《带灯》
贾平凹长篇小说文体美学的新探索——从《商州》到《老生》
为民间野生人物立传的叙事探索——朱山坡小说创作论
忏悔叙事中的复调诗学——评乔叶的长篇小说《认罪书》
第三编:旧体诗词新视野
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平议
学科权力与“旧体诗词”的命运——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札记
中华诗词的命脉及其经典化问题——《现代中国诗词经典》编选前言
如何看待当代旧体诗词创作
20世纪旧体诗词研究亟需实证精神
新诗•旧体诗词•歌词——中国现当代诗歌史的叙述问题
后 记(李遇春)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文学专业学生的工具书,因为李老师已将脉络整合清楚; 非文学专业学生的通识读本,虽然作品罗列过多影响阅读兴致,但你也可跳过这些部分,捡自己喜欢的部分来赏读。说白了,当代非皆当代,古代之影亦有,中西对比成潮流,古今对比成清流。

评分

高三县城新华书店首次读到,这本书第一次让我了解“历时性”“共时性”等相关概念,不拘泥于先设的批评理念,既有中西对比也有古今参照,小说和诗歌的创化两部分都说得比较详细,贾平凹专题和新世纪以来的大器晚成型作家两部分印象最为深刻

评分

高三县城新华书店首次读到,这本书第一次让我了解“历时性”“共时性”等相关概念,不拘泥于先设的批评理念,既有中西对比也有古今参照,小说和诗歌的创化两部分都说得比较详细,贾平凹专题和新世纪以来的大器晚成型作家两部分印象最为深刻

评分

高三县城新华书店首次读到,这本书第一次让我了解“历时性”“共时性”等相关概念,不拘泥于先设的批评理念,既有中西对比也有古今参照,小说和诗歌的创化两部分都说得比较详细,贾平凹专题和新世纪以来的大器晚成型作家两部分印象最为深刻

评分

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视角挺好的,虽然我现当代看的不是很多,不过提的问题,尤其第一编,启发意义比较大。赞一个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