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作者学术论文的合刊,是雷海宗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的几篇文字,都是抗战前发表的,是著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批判。前三篇由三个不同的方向探讨秦汉以上的中国——动的中国。第四篇专讲秦汉以下的中国——比较静的中国。第五篇合论整个的中国历史 。下编的主题是探讨抗战建国中的中国。下编第一篇文章解释此次抗战的意义与士兵之所以英勇,说明中华民族虽老而仍有朝气的原因。第二篇文章则表示海雷宗对于前途的希望和信仰。作者贯通中外的渊博知识以及对历史文化的独特看法,在当时学术界是颇为难得和显著影响的,对今天我们研究中外历史也甚具教益与启发意义。
读了雷先生《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后,更觉此书观点于罗马史颇有启发,种种悲剧以惊人的相似同样出现在西方的庞大帝国,不同的是这个帝国的结局是轰然倒塌,个中缘由,怕是与兵脱不开关系。 书中对尚武之风和从军意识的提倡,恐怕放在罗马兴盛的过程中,其意义将会更加明显...
评分“忠孝不能两全”,这样的话你一定听过,听过也就听过,却并不真正懂得其中的深层含义。在家尽孝,在国尽忠,这是忠孝的基本含义,忠孝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尽忠尽孝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忠孝不能两全”又是难以跨越的一道咒符。 回想一下,我们是...
评分“忠孝不能两全”,这样的话你一定听过,听过也就听过,却并不真正懂得其中的深层含义。在家尽孝,在国尽忠,这是忠孝的基本含义,忠孝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尽忠尽孝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忠孝不能两全”又是难以跨越的一道咒符。 回想一下,我们是...
评分 评分因为《读史阅世六十年》里何炳棣的回忆,所以翻看了雷海宗的《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兵》,这本书成书于抗日战争时期,所以很多结论比较偏颇,对征兵制和募兵制的评论也很难让人满意,本以为这本书应该评价一般,可是一看豆瓣评分又高的吓人,看来所谓“大家”的言论总是让人先见...
贯通一词说来轻易,其实极难做到,且不说高不可及的“学贯中西”,单是中国历史就已经如王屋太行,够人挖一辈子了。吕思勉著力于正史及“三通”,集毕生精力也只是将国史从先秦打通到五代;李剑农政治、经济两手并驭,堪称奇才,其经济史虽称完璧,但从名字看,只算是“史稿”,而政治史则只是论述了近百年;除此二人,史学界名家众多,配得上“贯通”的人在我看来并无第三人。雷氏号称贯通,其实只是专精于上古史,尤其是西洋上古史,以此为根基广泛涉猎其他领域,若论视野,恐怕还不及梁启超。《中国文化的两周》一文虽然不无可议,但立意之高、气魄之大,近世文章罕有其匹!
评分2019-03-23读毕。
评分有人留言说现在读这本书还有价值吗?我觉得有,不过价值不在于认识中国古代史(有很多新奇观点,但失之草率),而在于可以窥见抗战时期一批后方知识分子的短暂普鲁士化,读雷海宗当时写的这些文字,恍惚觉得是黑格尔、德罗伊森、特赖齐克附体。
评分2019-03-23读毕。
评分〈中国的兵〉一篇中对兵之文化加以注意和探讨的问题意识值得学习。总体而言,政论性强、学术性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