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梁鸿在其生命困顿匮乏之时,重返故乡,探访梁庄生活内部的驳杂与丰沛,叙述梁庄生命个体的迁徙与流转。前后历时五年,铸就《中国在梁庄》与《出梁庄记》,关于每个人都在沦陷的故乡,关于每个流落在外的异乡人,关于早已隐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温柔与哀痛。本次率先出发的是《出梁庄记》,《出梁庄记》是作家梁鸿继《中国在梁庄》之后集中书写离开梁庄去外地打工的父老乡亲生存状态的非虚构作品。此书由梁鸿探访10余座省市、400余位打工者,以200万字图文资料整理撰写而成,是“梁庄”范本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最细节的观察。
梁鸿,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关系研究。著有文学代表作《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神圣家族》等;学术著作《黄花苔与皂角树——中原五作家论》《新启蒙话语建构:〈受活〉与1990年代以来的文学与社会》《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等。曾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首届青年作家以及《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度“中国娇子青年领袖”等。
费孝通时隔几十年以后,中国的乡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梁庄人已经走出梁庄,走向了全国各地,最远的甚至去西班牙打工,那么看看走出梁庄以后的梁庄人到底是什么样?看看这些走出去的梁庄人是不是还会回去呢?梁鸿带着疑问开始了寻找梁庄人的旅程。
评分梁鸿的《出梁庄记》,原本叫“梁庄在中国”。这两个名字各有其特点,后者是沿承其前作《中国在梁庄》,继写梁庄的留守群落之后,再写梁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外出务工者,是有“梁庄在中国”之谓;而“出梁庄记”,显然仿《旧约》中“出埃及记”,淳朴的乡民亦要去“寻找奶与蜜...
评分我是在执勤休息的时候读这本书的。 那时候车统一停在天府广场的打的“伟人”塑像后面,所有人被分成四班,轮换着站岗,一次一个半小时。轮四班,我大学时候打篮球伤过左脚,一天站下来,腿都麻了,左腿还疼。 休息的时候我就在车里读这本书,当时天气阴郁,心里也很堵得慌,2G...
评分整本书主要是记录“农民工”的生活经历,这个记录是很有必要的。遗憾的是,梁的书基本上没有什么分析,仅仅是将歧视、剥削、相亲、城乡经济等内容从“农民工”的口吻说了出来,但我读完感觉没什么新收获,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对这些问题有新的认识。不过,相比于《崖边报告》那样...
评分农民工与父老乡亲 评《出梁庄记》 《出梁庄记》可以看做是《中国在梁庄》的续集,作者梁鸿老师通过自己一次次的拜访和聊天,用自己的语言和梁庄的进城老乡们的对话整理集结而成;它是梁庄的进城农民们的生活写照,也是中国千万农民工的真实生存纪实。这些农民工们在城市里的生...
再写实的作品也敌不过荒诞的生活
评分曾经以为自己已经理解农民工很多,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是冰山一角。长大以后,很少遇到一本可以读得热泪盈眶的书。
评分比较克制的语言,力图在还原真实。这种村庄在皖也很普遍,我不知道他们现在工作的状态,小时候感受父母在江苏打工的一段生活,至今他们津津乐道。 无人陪伴地看电视,吃糖大概是我比较深的记忆,还有一些更像是家人反复念叨强加的记忆
评分非虚构代表作,另有《夹边沟记事》、《大迁徙》等。
评分只是冷静的记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一部分人先进城了富起来了,就设置制度把城围起来不然后来者进入了,但又需要你来服务,服务完了就请离开,这样阶级分层的鸿沟就拉开了,护城河外的声音是不值得被聆听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