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

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出版社
作者:[美] 西蒙·温切斯特
出品人:
页数:339
译者:潘震泽
出版时间:2016-9-10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012381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李约瑟
  • 传记
  • 我想读这本书
  • 好书,值得一读
  • 历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想读,一定很精彩!
  • 社科
  • 李约瑟
  • 中国科学史
  • 中西文化交流
  • 科技史
  • 传记
  • 英国学者
  • 汉学研究
  • 丝绸之路
  • 科学与文化
  • 文明对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六十多年前,来自中国的同事,点燃了年轻有为的剑桥学者李约瑟对古老中国文化的热情,此后,这位精通多国语言、观察力敏锐的生化科学家,凭着异于常人的研究精神 与持之以恒的毅力,以独创的方式自学中文,并在战争期间前往中国,一边遍访因战事而散居各地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为科学工作者带来补给品,一边搜集阅读众多古籍,一头钻入中国科学史的世界里。随着对中国的逐渐了解,李约瑟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并提出“科学在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

“李约瑟难题”不但成为他展开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写作之钥,同时也改变了他人生的方向。尽管李约瑟不是正统汉学家,也没有受过任何正式的史学训练,但他的这部作品,却改变了许多人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想法,为中国及世界的科学史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本书作者从李约瑟和亲友的日记、书信,以及各式著作与史料中,爬梳李约瑟对中国产生热情的背景,重新建构李约瑟企图解开“李约瑟难题”的过程。透过温切斯特丰富的想象力与活泼的说故事方式,读者除了得以认识李约瑟其人其事外,也能从另一种角度一窥当时中国与世界所面对的变迁或冲击。

作者简介

西蒙·温切斯特 Simon Winchester,中文名文思淼,英国著名作家、记者。1944年生,1966年牛津大学地质系毕业后,担任《卫报》(Guardian)及《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的海外特派员。为《纽约时报》、《史密森学会月刊》(Smit hsonian)、《观察家》(Spectator)、《国家地理杂志》、BBC等媒体撰稿。2006年获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新年荣誉表彰,获官佐勋章。主要作品有:《OED的故事》(The Meaning of Everything)、《教授与疯子》(The Surgeon of Crowthorne)、《改变世界的地图》(The Map That Changed the World)、《大英帝国边境》(Outposts)等。

目录信息

序幕 论飞行与空气动力学/1
第一章 野蛮人与天朝 /15
第二章 雪中送炭 /77
第三章 发现中国/121
第四章 辛勤的收获/165
第五章 杰作诞生/207
第六章 迈向荣誉之门/245
尾声 不急不忙,不忧不惧/289
附录 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以及最早提及的时间/307
致谢/323
重现李约瑟  刘广定/329
译后记 从中国人的角度看《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 潘震泽/33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的英文名是《The Man Who Loved China》,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直译过来《李约瑟——热爱中国的人》呢?难道一定要弄上一些玄虚、神秘、UFO之类的噱头才能卖的好? 这部书的大部分史料价值其实早已为人所知,有关李约瑟,一个一生热爱中国古代文明的人,为我们的古代文明作了...  

评分

李约瑟是谁?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完全不知道他是何人。或许是我知识面太窄,或许是因为学科原因,两者可能都有吧。有人说他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说实话,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我只知道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白求恩。学习果然是无止境的,每翻越一座大山,都会看到不同的风...  

评分

评分

孙涤:《新出李约瑟传记评议》2008-07-10 书评:http://www.infzm.com/content/14499 这两天读《南方周末》,读到了上面孙涤老师的《新出李约瑟传记评议》,忽然就念到罗志田老师的好了,罗老师引钱穆的话说:治史贵能平心持论,且要避免“深文周纳”。看来十分合适拿来与孙老...  

评分

因为一段特别的情愫,他就此与中国结缘。于是,一位剑桥的生物化学方面的学者,开启了来到中国的“朝圣”之路。 世界开始因李约瑟而熟悉中国,中国人至今却未必还有很多人能知道李约瑟这个名字--早年以生物化学研究而著称的他,本就是个思想超前、天赋异禀的人,既信奉当时诸多...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人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国人眼中的中国有时候是带着美化过的滤镜的。 所以换个角度,我们来看看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李约瑟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让我们抛开历史,以一种局外人的角度,看看这个我们深爱的祖国,在当时所面对的冲击与变迁。

评分

比较真实客观的李约瑟。看过老版,不太喜欢那个译名。《爱上中国的人》比较符合原版的意思。

评分

我读过英文版,也看过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的版本,因为知道这个版本是台湾学者翻译的,特意想买来读读。结果,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出版社居然为了第六章里一点所谓“有争议”的事件,就把第六章完整删除!整本书只有6章!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基本没做啥改动 我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除了提醒大家,不要买这个版本。 三星是给台版翻译,北京出版社零星!

评分

李约瑟因为中国留学生(后来成为他的情人)鲁桂珍教他中文的缘故来到了中国,在中国抗日时期通过驼峰航线进入中国云南,同时紧靠着不多的经费,几乎走遍了中国大地,东至福建,北至陕西,走访了296所大学和研究所并通过海路空的力量送去了数万吨设备和期刊,最终自己有了对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出版的计划。最终在他去世时,这套书书籍—《中国科学技术史》,依然还在整理出版。李约瑟对中国科技贡献的却不小,但从他的分析中,我却发现了关键问题,为什么民国时期科技没有国外进步的快,虽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李约瑟的角度认为是中国国内没有竞争导致的科技研发速度慢,从清末到抗日时期,国外从一站到二战,科技的进步是巨大的,而国内也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谁有优势的兵器,谁就能有战场的优势。战争能促进文化交流,也促进科技发展

评分

李约瑟因为中国留学生(后来成为他的情人)鲁桂珍教他中文的缘故来到了中国,在中国抗日时期通过驼峰航线进入中国云南,同时紧靠着不多的经费,几乎走遍了中国大地,东至福建,北至陕西,走访了296所大学和研究所并通过海路空的力量送去了数万吨设备和期刊,最终自己有了对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出版的计划。最终在他去世时,这套书书籍—《中国科学技术史》,依然还在整理出版。李约瑟对中国科技贡献的却不小,但从他的分析中,我却发现了关键问题,为什么民国时期科技没有国外进步的快,虽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李约瑟的角度认为是中国国内没有竞争导致的科技研发速度慢,从清末到抗日时期,国外从一站到二战,科技的进步是巨大的,而国内也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谁有优势的兵器,谁就能有战场的优势。战争能促进文化交流,也促进科技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