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50周年纪念版)

傅雷家书(50周年纪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傅雷
出品人:
页数:480
译者:
出版时间:2016-9-1
价格:5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76516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傅雷家书
  • 教育
  • 父爱
  • 人生哲理
  • 成长
  • 随笔
  • 游记.笔记.书信集
  • 艺术
  • 傅雷家书
  • 亲子教育
  • 家书集
  • 文学经典
  • 50周年纪念
  • 名家书信
  • 家庭教育
  • 人文关怀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情感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傅雷夫妇逝世50周年纪念版,傅雷先生最新编定,收入傅聪回信,“世界最美的书”获奖者朱赢椿担纲设计

今年是傅雷夫妇逝世50周年,为表纪念,傅敏先生亲自编定了这个新版《傅雷家书》。

与旧版《傅雷家书》不同,新版的遴选更侧重“人伦日用”,突出傅雷“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做人准 则,少了文化艺术的长篇论述,多了日常生活的短小故事。时间涵盖1954年至1966年,以傅聪的留学打拼经历、情感婚姻之路为经纬度,以亲切风格展现傅家父子间在求学、处世、音乐、文学等方面的交流。

新版加入了傅聪回信三十余封,傅雷父子终得在书中团聚。相比旧版,这是一部更加完整、亲切、丰富的《傅雷家书》。

书中的傅聪回信、傅家照片和英法文家书中文版等均为译林专有版权,这些珍贵资料保证了译林版《傅雷家书》的权威性和不可替代。

50周年纪念版《傅雷家书》以傅雷长子傅聪的留学打拼经历、情感婚姻之路为主线,精心选编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的往来家信,内容偏重“人伦日用”,突出傅雷“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做人”准则,少了文化艺术的长篇论述,多了日常生活的短小故事。这份两代人双向交流的文字实录,严肃不失亲切,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乐在其中。它不仅反映了亲子交流的重要,也利于青年学子在阅读中理解父辈、增进沟通。

《傅雷家书》中珍贵照片、楼适夷初版代序、傅聪家信及英法文信为独家版权,2017年不随傅雷著作权进入公版,其他任何家书选本不能收录。

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形成享誉译坛的傅译特色。主要翻译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丹纳、服尔德、梅里美等法国名家名作,尤以《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哲学》等译作最为著名,计三十四部,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一百余万言的文学、美术、音乐等著述收录于《傅雷文集》。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身后由次子傅敏选编出版的《傅雷家书》,则是他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文革”后的新读者,大多通过家书才认识傅雷,甚至把书信家傅雷置于翻译家傅雷之上。

傅聪,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一九三四年三月十日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和学术精神的家庭。傅聪童年时代断断续续上过几年小学,主要是由父亲在家督教。八岁半师从李蕙芳开始学钢琴,九岁师从李斯特再传弟子百器,一九四六年百器去世后,基本上是自学。一九五四年赴波留学,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杰维茨基教授,并于一九五五年获得“第五届萧邦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一九五八年底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移居英国伦敦,只身驰骋国际乐坛五十余年,有“钢琴诗人”之美誉。

目录信息

代序:读家书,想傅雷 楼适夷
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的往来家信
一九五四年(39通)
一九五五年(28通)
一九五六年(20通)
一九五七年(11通)
一九五八年(05通)
一九五九年(03通)
一九六○年(19通)
一九六一年(24通)
一九六二年(13通)
一九六三年(11通)
一九六四年(05通)
一九六五年(14通)
一九六六年(04通)
编后记 傅敏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关于人生: 1.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2.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 3.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4.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  

评分

又热烈又恬静 又深刻又朴素 又温柔又高傲 又微妙又率直 ——傅雷 在迷茫或杂乱或荒芜的时候,在生活被声色掩盖心灵需要刷新的时候,我总会重新想起这几个句子。 这其实算不上是句子,仅仅八个词而已。然而它们的缀联结合出极高的境界,每次都让我由衷折...  

评分

一个人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 这是傅雷家书里的一句话。很喜欢。 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人的时光越来越多了,就算有朋友,你仍然会觉得你要执着面对的东西就是属于你自己,你想探求的东西也只属于你自己。 看完的时候很想拿去给妈妈看看,然后说,我想你是这样爱我的。 ...  

评分

前言:这是一本经历了半个世纪考验的,有价值的书。可是我读得并不愉快。傅雷悲剧性的性格是他悲惨的童年造成的,年幼丧父,寡母严苛甚至于残忍地期待他成才报仇,朱梅馥说她之所以爱傅雷,包容他,是因为她深深地理解他的痛苦,这种包容和爱里面有很大的怜悯和同情成分。这样...  

评分

傅雷在给傅聪对理想主义的苦闷的回信中说,人类有史以来,理想主义者永远属于少数,也永远不会真正快乐,艺术家固然可怜,但没有他们的努力与痛苦,人类也许会变得更渺小更痛苦。 题目引用的是《傅雷家书》里的一句话。以前看过几页便妄下结论说,这本书通篇都是压抑的道德说...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独自在外远离父母长辈教导的我,格外珍贵

评分

充满期待的打开这本经典,却在读了5分之一后很难再继续,通过一些词句感觉三观不合,很难苟同,艺术成就不容泯灭,但家书就算了!

评分

傅雷夫妇逝世50周年的纪念版,收入傅聪回信三十余封和傅家的珍贵照片,可是,看得人好难过。宁折不弯,过于正直完美的人生理念,真的适合眼前这个世界吗?那时候,傅雷夫妇以及多少优秀的人选择了放弃生命来保持最后的尊严。

评分

需反复阅读的书籍。

评分

先定下基调:诚如结尾处傅敏所言“父母的家信不是为发表而创作,只是普通的家信,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傅雷自小丧父,母亲为了他学习,多次采用极端的手段收傅雷的心,在傅雷自己的教育中也多少承继了这一点,譬如会拿五岁的傅聪的脑袋往墙上撞。虽然在家书中,傅雷惭悔自己的过分行径,但言语中的控制欲透过纸张还是非常强烈的,所以这不能说是一本当今父母该学习的教育圣经。此书跨越十年与国别,我能看到傅雷与傅聪这对父子之间想联系,虽然我也看出傅聪写信的热情是远没有傅雷那么积极的,但那份真切作不了假。傅聪能在波兰英国走上高雅的艺术之路,父亲的教诲功不可没。可惜的是,这样一位早期敢闯敢反抗的革命斗士最后倒在了献身之路上。当他在遗书中称呼自己的宝贝儿子为叛徒时,我不知道这是何等的悲哀和痛苦,这种迫害不该有,也不该再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