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前两卷在作者去世后不久即出版。但当年还有未曝光的笔记,这正是第三卷的内容。加缪在最后这几本笔记中,与之前相比写了更多他私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希腊旅行、阿尔及利亚战争之惨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些笔记刚开始只是加缪的写作工具,到后来却更像是他的日记。
第三卷可 看到《夏》《堕落》和《流亡与独立王国》的源起。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对《反抗者》所掀起的激烈论战的反应。还有几个未及完成的写作计划,比如一个写朱莉·德·莱斯皮纳斯的剧本,一个将浮士德和唐璜两主题合二为一的剧本。当然,更有他已着手进行的小说《第一个人》。
阿尔贝·加缪 Albert Camus
1913年生于北非阿尔及利亚,1960年于法国因车祸骤逝。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57年“因为他的重要文学创作以明彻的认真态度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知的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除吉卜林外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于自身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体的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因此而绝望和颓丧,而是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孤单不是悲剧,无法孤单才是。有的时候为了不再和人的世界有任何关联,我愿意放弃一切。但这样地世界我也有一份,而最大的勇气是能够同时接受这点及其悲剧。” “我是个弱者,但我已尽了全力。” “人们看起来热爱自由,那是刚好他们对主人恨之入骨。” “利他主义一如享乐,...
评分 评分伟大的心灵也有平凡的烦恼。这是我所不预期的。 我一直想象着,这些高高在上的文化丰碑,一定飨食着高雅的精神食粮而不闻人间烟火。他们时而如惊雷、时而如闪电地,为这个肮脏乏味低俗的世界增添声光。把我们这些沉睡的人,叫醒。 但不是。一来,我们从来不是被他们叫醒的。...
评分其实我一直对加繆和西蒙还有萨特的关系还是觉得很迷惑的,似乎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着些什么。 看这本手记觉得他还是蛮纠结的人,并没有表面上宣扬着的对所有东西的无所谓,人们做出来的东西都是因为内心的恐惧,所以要去验证其正确性吗?深深的纠结于对单一爱情的认可,好...
评分棒到令人扼腕。这才配叫碎片化阅读。沿途洒溅和拾捡星之碎片。
评分全都是碎片化的记录,如果对加缪其他作品和人生履历不够了解,读起来会很吃力,因为很难从这些碎片的灵感和日常描述中找到切入点。
评分棒到令人扼腕。这才配叫碎片化阅读。沿途洒溅和拾捡星之碎片。
评分追求真相的人不会老。再加把劲的话,他也不会死。
评分读这三卷特别有当时翻看张小龙饭否TL的感觉,一颗一颗捡起,散落一地的珠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