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一切都已時過境遷,物去人非,連那個時代種種標誌物都成瞭收藏品,但它在社會生活裏和我的心裏卻還時隱時現,並使我不得安寜。
這一次,馮驥纔講述自己的“文革”十年
曆史不是他者,它已是你生命深處的一部分
馮驥纔,浙江寜波人,1942年生於天津,中國當代作傢、畫傢。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主席。其文學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已齣版各種作品(集)五十餘種,其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蓮》《珍珠鳥》等均獲全國文學奬。作品被譯成英、法、德、意、日、俄等十餘種文字,齣版各種譯本三十餘種。
春节期间在飞机上读了冯骥才口述史的第一本,《无路可逃:1966—1976》,深深感到了一种被扭曲的绝望。相似的故事已经被讲了三十多年了,并不新鲜,甚至有些老套,现在流行的是翻案了。但是,当你从当下的空气中,只需细细捕捉,就闻到相似的味道时,你可以肯定,那些本质的东...
評分 評分春节期间在飞机上读了冯骥才口述史的第一本,《无路可逃:1966—1976》,深深感到了一种被扭曲的绝望。相似的故事已经被讲了三十多年了,并不新鲜,甚至有些老套,现在流行的是翻案了。但是,当你从当下的空气中,只需细细捕捉,就闻到相似的味道时,你可以肯定,那些本质的东...
評分既不要相信领袖,也不要相信人民群众 既不要相信领袖,也不要相信人民群众 既不要相信领袖,也不要相信人民群众 既不要相信领袖,也不要相信人民群众 既不要相信领袖,也不要相信人民群众 既不要相信领袖,也不要相信人民群众 既不要相信领袖,也不要相信人民群众 既不要相信领...
評分第一本《一百个人的十年》,这是第二本,第一个十年,1966-1976年,215页,100千字,感触最深的是“文学的本质是用光明照亮黑暗,还有,文学的本质必须服从心灵”、“艺术是目的,不是工具”、“赝品中也会有些许的真实”,文革+唐山大地震,一家人能幸存下来,再写出这些作品...
樂觀堅強的馮老師,所以老天爺纔垂憐他吧。要感恩活著,要珍惜自由。
评分2017年已讀116:馮驥纔文革十年的親曆史,正如作者所說:“沒有答案的曆史不會結束,沒有答案的曆史不能放下”,因此對於這段曆史的書寫行為本身,其意義要大於具體的書寫內容。這種書寫,是用個體的命運來見證時代的曆史,展現無辜的個體在時代碾壓之下的痛苦與絕望。作者所寫的十年浩劫與文革相關作品相比,並不更駭人聽聞,隻是作為口述史,它呈現瞭個人被狂潮席捲的危機四伏步步驚心,以及峰迴路轉絕地逢生的狂喜。有人被摺辱而死,有人僥幸渡過難關,在那個狂飆突進的曆史時期,所能憑藉的,也僅僅是那一點運氣罷瞭。可惜的是,這本書也僅僅停留於經曆呈現層麵瞭。
评分馮驥纔的文字略有欠缺,但作傢的良心可敬。
评分略顯單薄
评分這種題材,有親曆者寫,還有人敢齣版就已經很瞭不起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