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命何时才能得到一视同仁的哀悼与珍视?战争如何利用人类的脆弱特质,霸权如何侵蚀大众的情感能力,藉生命之名行屠戮之实?作为《脆弱不安的生命》之姊妹篇,本书延续了前作中的各类未竟思索。作者置身于9·11事件、伊拉克战争、欧洲新移民等问题共同建构的时代情境,由生命政治的理论背景出发向人们揭示:战争的框架正是霸权的框架,亦即暴力扼杀自由、摧残生命的深层逻辑。
朱迪斯·巴特勒,美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理论家,2012年度阿多诺奖获奖者。1956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1984年于耶鲁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辞学与比较文学系,在女性主义理论、酷儿理论、政治哲学、伦理学、犹太哲学等领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欲望主体》《性别麻烦》《身体之重》《权力的精神世界》《偏激话语》《安提戈涅的诉求》《消解性别》《说明自身》《战争框架》等。
走出“战争的框架” 文 | 嵇心 一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所谓的“反恐战争”再次打响,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原政权相继被推翻,叙利亚也岌岌可危。中东局势动荡不安,西方国家和伊斯...
评分暴力至少是塑造我们的条件之一。我们获得性别身份或其他社会属性,此类过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社会属性为我们赋予了可为社会所理解、识别或承认的资格,这就意味着,它们同样传达了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成为不可理喻或难以理喻的个体。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难指出:一方...
评分走出“战争的框架” 文 | 嵇心 一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所谓的“反恐战争”再次打响,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原政权相继被推翻,叙利亚也岌岌可危。中东局势动荡不安,西方国家和伊斯...
评分走出“战争的框架” 文 | 嵇心 一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所谓的“反恐战争”再次打响,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原政权相继被推翻,叙利亚也岌岌可危。中东局势动荡不安,西方国家和伊斯...
评分走出“战争的框架” 文 | 嵇心 一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所谓的“反恐战争”再次打响,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原政权相继被推翻,叙利亚也岌岌可危。中东局势动荡不安,西方国家和伊斯...
虽然不算十分深刻,但算十分畅快。对于情感的框架与国家暴力的反思十分透彻。女性主义与现代性也有启示力,论及恐同女性主义与穆斯林一段应该抄送某些网络群体一读。翻译也很流畅。
评分巴特勒在这里用尽量全知的视角看待冲突与解决冲突的方法,试图对现今普世的自由主义价值修补裂缝,质疑道德准则的不平等。至于解决方法,正如最后一章所说,“非暴力”可以成为一种构想,但实操起来总觉得只会沦为一种空想。
评分评论区里说巴特勒是白左的,肯定没有好好读她对自由主义或多元文化主义的批判章节。某种程度上,巴特勒和福柯暴露出同样的问题,这就是:今天,政治反抗能否基于某种身体本体论,无论它是否定的还是肯定的?
评分巴神是真白左
评分评论区里说巴特勒是白左的,肯定没有好好读她对自由主义或多元文化主义的批判章节。某种程度上,巴特勒和福柯暴露出同样的问题,这就是:今天,政治反抗能否基于某种身体本体论,无论它是否定的还是肯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