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老师提到某官员,她说:你知道吗?他是咱们学生。她接着说起好多校友,一些我熟悉和不熟悉的名字,如数家珍。
另一位老师提起地方台某主持人,他说:你不知道吧?她是咱们学生。他接着说起好多校友,一些我不熟悉和熟悉的名字,言语中充满自豪。
回到母校工作后,我渐渐知道,老师们的自豪因何而来,也渐渐知道,“咱们学生”是个简单说法,完整的说法应该是:咱们学校的学生或者咱们学校的毕业生。
有几次,我在假期去学校,校园里空荡荡的,只遇到个别未离校的学生和几位工友,感觉心里也空荡荡的。原来,学生是学校的灵魂啊,缺少莘莘学子的校园,像个被倒空的袋子,瘪瘪地搁在那里,目光呆滞,毫无内容。开学后,学生归来,我看见校园被重新注入内容,顿时生动。
我偶尔看过一些校友履历,他们或者继续深造最终学有所成,或者继续打拼成为地方官员。但在公开的简历中很难看到母校的名字,他们直接写后来深造的高校,这段求学经历被轻轻地,轻轻地就绕过去了。没听说谁为此不悦,心怀不平,母校的老师们提到这些校友,依旧是“咱们学生”、“咱们学生”。
回母校工作快五年了,我的学生也开始陆续毕业,我不知道他们会有怎样的未来,我愿意祝福他们每一个人,希望他们都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我想让他们知道,任何一个在普通岗位上胜任工作的学生,都会成为我的骄傲。万一哪个学生的未来不怎么美好,以另一种形式著名,我也应该面对教育的失败,有勇气说:是,他是我的学生。
张爱玲,笔名艾苓。女。黑龙江安达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绥化师专历史系。同年在中学任教,1992年调安达市委办公室,曾在鲁迅文学院作家班学习。2001年调绥化日报社任《绥化晚报》专职编委。2005年调绥化学院中文系任教。绥化市作协副主席。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领着自己回家》、《风也穿鞋》。散文《我十五岁那年》获第十一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2005年被授予黑龙江省十佳家长和全国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称号。
读一本好书,就像品味一杯淡淡的清茶,那深厚的香醇融化在香气中沁人心脾,虽然《咱们学生》这本书中没有让人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我确被书中那些平凡的故事、那些“小人物”的轶事所感动,不知不觉间,往事一幕幕的闪现在眼前......
评分 评分一所不知名高校的普通学生的生活是不值一提的吗? 读库曾经连载过一位大学老师的教学日记,里面讲的都是学生的故事,那位老师像古代的史官一样,每位学生择几件事写在一起,勾勒出他的大学时光。 这位替学生立传的老师在绥化学院执教,用她的话说,这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
非走不可的弯路,唉
评分(手机读完)
评分说实话吧 不怎么样。
评分怎么说呢。我先打个卡,是想认真也值得认真写点东西的。
评分这本书里有我的故事,当然我不会说是哪一个,也看到很多熟悉的不熟悉的认识的校友的故事,有多真实经历过的我们这些学生最知道。有人说,我们这些基层学生跟清华北大比着多了故事和悲剧感。假如这话成立,也不过是人生本就如此吧。谢谢老师用笔记录了人生的一个片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