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纪实 生活 读库 随笔 社会 平凡 文学随笔 中国
发表于2025-02-08
咱们学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某位老师提到某官员,她说:你知道吗?他是咱们学生。她接着说起好多校友,一些我熟悉和不熟悉的名字,如数家珍。
另一位老师提起地方台某主持人,他说:你不知道吧?她是咱们学生。他接着说起好多校友,一些我不熟悉和熟悉的名字,言语中充满自豪。
回到母校工作后,我渐渐知道,老师们的自豪因何而来,也渐渐知道,“咱们学生”是个简单说法,完整的说法应该是:咱们学校的学生或者咱们学校的毕业生。
有几次,我在假期去学校,校园里空荡荡的,只遇到个别未离校的学生和几位工友,感觉心里也空荡荡的。原来,学生是学校的灵魂啊,缺少莘莘学子的校园,像个被倒空的袋子,瘪瘪地搁在那里,目光呆滞,毫无内容。开学后,学生归来,我看见校园被重新注入内容,顿时生动。
我偶尔看过一些校友履历,他们或者继续深造最终学有所成,或者继续打拼成为地方官员。但在公开的简历中很难看到母校的名字,他们直接写后来深造的高校,这段求学经历被轻轻地,轻轻地就绕过去了。没听说谁为此不悦,心怀不平,母校的老师们提到这些校友,依旧是“咱们学生”、“咱们学生”。
回母校工作快五年了,我的学生也开始陆续毕业,我不知道他们会有怎样的未来,我愿意祝福他们每一个人,希望他们都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我想让他们知道,任何一个在普通岗位上胜任工作的学生,都会成为我的骄傲。万一哪个学生的未来不怎么美好,以另一种形式著名,我也应该面对教育的失败,有勇气说:是,他是我的学生。
张爱玲,笔名艾苓。女。黑龙江安达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绥化师专历史系。同年在中学任教,1992年调安达市委办公室,曾在鲁迅文学院作家班学习。2001年调绥化日报社任《绥化晚报》专职编委。2005年调绥化学院中文系任教。绥化市作协副主席。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领着自己回家》、《风也穿鞋》。散文《我十五岁那年》获第十一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2005年被授予黑龙江省十佳家长和全国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称号。
世间冷暖,莫过于斯
评分故事本身还不错,但是叙述者的立场过于四平八稳 而且那种时刻“有我”的在场方式,最后把老师塑造成或精英身份或悲情“英雄”的方式,让人觉得与故事主人公的深深的隔膜,而且叙述调子其实是让人不舒服的。 在结构上,那种戛然而止、搁置评论的方式,全书每一篇都在自我复制,成为一种套路,或者陈词滥调,无法拯救或打捞故事。这本书充其量成了另一种《故事会》或《知音》体。 这书倒是能让人题外反思的是——这里的学生配不上他们的老师,他们的老师配不上他们的理想。那么,学校是怎么管理的?——学生不上课也能毕业?学校评优的规则在哪里呢?好几篇里面写到的——不是学习的重要,而是对学习的蔑视;高校是要交给学生做梦的自由的,可是书里的学生处处谈的是眼下的钱——有些人并不缺钱。
评分怎么说呢。我先打个卡,是想认真也值得认真写点东西的。
评分故事本身还不错,但是叙述者的立场过于四平八稳 而且那种时刻“有我”的在场方式,最后把老师塑造成或精英身份或悲情“英雄”的方式,让人觉得与故事主人公的深深的隔膜,而且叙述调子其实是让人不舒服的。 在结构上,那种戛然而止、搁置评论的方式,全书每一篇都在自我复制,成为一种套路,或者陈词滥调,无法拯救或打捞故事。这本书充其量成了另一种《故事会》或《知音》体。 这书倒是能让人题外反思的是——这里的学生配不上他们的老师,他们的老师配不上他们的理想。那么,学校是怎么管理的?——学生不上课也能毕业?学校评优的规则在哪里呢?好几篇里面写到的——不是学习的重要,而是对学习的蔑视;高校是要交给学生做梦的自由的,可是书里的学生处处谈的是眼下的钱——有些人并不缺钱。
评分说实话吧 不怎么样。
一所不知名高校的普通学生的生活是不值一提的吗? 读库曾经连载过一位大学老师的教学日记,里面讲的都是学生的故事,那位老师像古代的史官一样,每位学生择几件事写在一起,勾勒出他的大学时光。 这位替学生立传的老师在绥化学院执教,用她的话说,这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
评分 评分人复杂到每一天都不同,而每个阶段对人生的体悟又不同吧,所以书里有我的故事,现在看会在心里打个问号,这真的是自己吗? 或许等年龄再大一些,足以谈人生了,给老师提供的素材才够写成书吧。 但认真看完全部书,在那些知道不知道,能猜到不能猜到是谁的校友的故事中,却如...
评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被书中那些平凡的小人物所感动,多年以后还会有文字记录他们的过往,这是许多小人物都不曾想象的。在这看看星星的时代里,如果你没有噱头就没有新闻价值,而如果你拥有的只是平凡,那你只是茫茫人海中最不起眼的一个。读的时候,我想起了柴静的《看见》,也...
评分《咱们学生》是艾苓的第四本书,非虚构创作。 其中,部分篇章曾在《读库1403》、《读库1603》刊发。 “老六”张立宪将《读库》定位于书而非杂志,但对于这本定期出版的杂志书,他在选择每辑的作品时,也会考虑刊发时机的因素。仅就近期而言,在春节前推出邓安庆的《回乡》(载...
咱们学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