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紀實 生活 讀庫 隨筆 社會 平凡 文學隨筆 中國
发表于2025-02-23
咱們學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某位老師提到某官員,她說:你知道嗎?他是咱們學生。她接著說起好多校友,一些我熟悉和不熟悉的名字,如數傢珍。
另一位老師提起地方颱某主持人,他說:你不知道吧?她是咱們學生。他接著說起好多校友,一些我不熟悉和熟悉的名字,言語中充滿自豪。
迴到母校工作後,我漸漸知道,老師們的自豪因何而來,也漸漸知道,“咱們學生”是個簡單說法,完整的說法應該是:咱們學校的學生或者咱們學校的畢業生。
有幾次,我在假期去學校,校園裏空蕩蕩的,隻遇到個彆未離校的學生和幾位工友,感覺心裏也空蕩蕩的。原來,學生是學校的靈魂啊,缺少莘莘學子的校園,像個被倒空的袋子,癟癟地擱在那裏,目光呆滯,毫無內容。開學後,學生歸來,我看見校園被重新注入內容,頓時生動。
我偶爾看過一些校友履曆,他們或者繼續深造最終學有所成,或者繼續打拼成為地方官員。但在公開的簡曆中很難看到母校的名字,他們直接寫後來深造的高校,這段求學經曆被輕輕地,輕輕地就繞過去瞭。沒聽說誰為此不悅,心懷不平,母校的老師們提到這些校友,依舊是“咱們學生”、“咱們學生”。
迴母校工作快五年瞭,我的學生也開始陸續畢業,我不知道他們會有怎樣的未來,我願意祝福他們每一個人,希望他們都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我想讓他們知道,任何一個在普通崗位上勝任工作的學生,都會成為我的驕傲。萬一哪個學生的未來不怎麼美好,以另一種形式著名,我也應該麵對教育的失敗,有勇氣說:是,他是我的學生。
張愛玲,筆名艾苓。女。黑龍江安達人。中共黨員。1987年畢業於綏化師專曆史係。同年在中學任教,1992年調安達市委辦公室,曾在魯迅文學院作傢班學習。2001年調綏化日報社任《綏化晚報》專職編委。2005年調綏化學院中文係任教。綏化市作協副主席。1986年開始發錶作品。2000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著有散文集《領著自己迴傢》、《風也穿鞋》。散文《我十五歲那年》獲第十一屆陳伯吹兒童文學奬。2005年被授予黑龍江省十佳傢長和全國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好傢長稱號。
非走不可的彎路。
評分(手機讀完)
評分(手機讀完)
評分讀瞭頭頭和尾巴。故事很平常,對學生的刻畫不是特彆深,不過想要錶達的東西能從文中讀齣來能感受到!還是那句話,不要自卑,臉皮要厚!樂觀,理智,多方麵解決問題,做一個臉皮厚又可愛的人。
評分故事本身還不錯,但是敘述者的立場過於四平八穩 而且那種時刻“有我”的在場方式,最後把老師塑造成或精英身份或悲情“英雄”的方式,讓人覺得與故事主人公的深深的隔膜,而且敘述調子其實是讓人不舒服的。 在結構上,那種戛然而止、擱置評論的方式,全書每一篇都在自我復製,成為一種套路,或者陳詞濫調,無法拯救或打撈故事。這本書充其量成瞭另一種《故事會》或《知音》體。 這書倒是能讓人題外反思的是——這裏的學生配不上他們的老師,他們的老師配不上他們的理想。那麼,學校是怎麼管理的?——學生不上課也能畢業?學校評優的規則在哪裏呢?好幾篇裏麵寫到的——不是學習的重要,而是對學習的衊視;高校是要交給學生做夢的自由的,可是書裏的學生處處談的是眼下的錢——有些人並不缺錢。
读一本好书,就像品味一杯淡淡的清茶,那深厚的香醇融化在香气中沁人心脾,虽然《咱们学生》这本书中没有让人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我确被书中那些平凡的故事、那些“小人物”的轶事所感动,不知不觉间,往事一幕幕的闪现在眼前......
評分 評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被书中那些平凡的小人物所感动,多年以后还会有文字记录他们的过往,这是许多小人物都不曾想象的。在这看看星星的时代里,如果你没有噱头就没有新闻价值,而如果你拥有的只是平凡,那你只是茫茫人海中最不起眼的一个。读的时候,我想起了柴静的《看见》,也...
評分《咱们学生》是艾苓的第四本书,非虚构创作。 其中,部分篇章曾在《读库1403》、《读库1603》刊发。 “老六”张立宪将《读库》定位于书而非杂志,但对于这本定期出版的杂志书,他在选择每辑的作品时,也会考虑刊发时机的因素。仅就近期而言,在春节前推出邓安庆的《回乡》(载...
評分认识艾苓的时候,她是中学教师,现在,她是大学教授。这中间,她也走过其他道路,但不是弯路,是丰满人生的途径,是一个作家成长经历中的沿途风光。 用艾苓的话说,她供职的学校几乎处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神经末梢,学生多是贫寒子弟。艾苓又恰恰也是从这所学校毕业又几经周折回...
咱們學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