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多年前的法国大革命影响为何如此深远?它与此前的美国革命和此后的俄国革命等有何关联?它到底是黑格尔眼中“灿烂的黎明”,还是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在这本书中,法国大革命研究大家威廉•多伊尔并不是在复述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而是力图深入探究这场革命对人类社会意义何在。
本书先是探讨法国大革命的那些熟悉意象,有来自狄更斯、奥希兹女男爵和托尔斯泰的,还有“没有面包,就让他们吃蛋糕”的传说以及三色旗。随后,通过简要考察旧制度及其崩溃,多伊尔分析了革命是如何发生的:旧制度如何变得过时,成就如何满足不了野心。多伊尔努力让读者认识到: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以及法国以外历时久远的文化、制度和社会结构,今天的我们仍然生活在这场革命的遗产之中。全书最后部分则思考了这场革命为何会引起那么多的争议。
威廉•多伊尔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历史学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著有《欧洲的旧秩序:1660-1800》(第2版,1992)、《法国大革命的起源》(第3版,1999)、《旧制度下的法国》(2001)、《牛津法国大革命史》(第2版,2002)、《贵族及其大革命时期的敌人》(2009)等。
前一阵子读完了牛津通识读本之一的 the French revolution,读起来蛮晦涩的。作者用了一大堆我都没见过的词汇。和学长探讨,他指出那个时代的法国人不是都讲法语的,但是就算是这种烂摊子依旧打败了好几次反法同盟。当然有拿破仑等的军事才能的领导。但更看出民族主义的强大力...
评分1989年,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之时,一种对法国大革命新的历史解释在西方取得了主导地位,这一新的解释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修正主义”。与传统的法国大革命解释不同,这一“修正主义”的观点是,法国大革命的最初动力主要来自思想方面,而不在于社会经济方面;它也不是由资...
评分序言 沈坚/文 1989 年,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之时,一种对法国大革命新的历史解释在西方取得了主导地位,这一新的解释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修正主义”。与传统的法国大革命解释不同,这一“修正主义”的观点是,法国大革命的最初动力主要来自思想方面,而不在于社会经济方...
评分前一阵子读完了牛津通识读本之一的 the French revolution,读起来蛮晦涩的。作者用了一大堆我都没见过的词汇。和学长探讨,他指出那个时代的法国人不是都讲法语的,但是就算是这种烂摊子依旧打败了好几次反法同盟。当然有拿破仑等的军事才能的领导。但更看出民族主义的强大力...
评分这本翻译过来百余页的小书,把法国大革命的原因、过程、后果、影响进行了分析,作者的观点是法国大革命虽然很多的极端、很多的偶然、很多的残忍,死了很多人的功大于过,给人类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对照另外一本《乌合之众》,里面主要讲底层人士造反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产...
虽说讲小16活该不太好,但他真的就是活该啊???????? 大革命史真是太好看了好想看丹东传啊!!(本书现已加入岛国学派豪华套餐()
评分大量的信息向一个入门者涌来,结果往往是一无所获。
评分大量的信息向一个入门者涌来,结果往往是一无所获。
评分五星给多伊尔和黄艳红老师。在1788年8月8日决定召开三级会议与8月16日国库暂停支付债务之后,旧制度在事实上已经完蛋了;1789年及之后只是决定法国的政治真空将怎样被填补。政治神话,无论右翼或左翼,只配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当然,这并不妨碍后人把死人一次次地挖出来,好粉饰自己的立场。
评分【藏书阁打卡】一本两百来页的通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场运动的方方面面讲到的。这本书除了少量笔墨来简述历史经过,其余篇幅在探讨法国大革命给欧洲乃至世界留下的政治和思想遗产,从1789年当时人们的观察和评论出发,到1989年法国纪念大革命二百周年这个事件结束,去分析它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我们今天无比坚持的那些“政治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在它的源头和恐怖与暴力捆绑在一起,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否认不了这个共同的祖先所传递下来的基因。书中引述了多种评价这场运动的观点,揭示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乃至今天)仍不是一个盖棺定论的历史话题,因此我们可以延展到一些相关的书籍,去系统地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