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汉娜·阿伦特 书信 玛丽·麦卡锡 哲学 书信集 阿伦特 日记书信 政治哲学
发表于2024-11-24
朋友之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内容简介】
她们初遇于1944年的纽约: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刚刚逃离纳粹德国,才华横溢的玛丽·麦卡锡在美国文坛初露锋芒。二人很快成为朋友,并开始了长达25年的鱼雁往返。在信中,她们辩谈时事:越南战争、希特勒的审判、水门事件……也探讨文学、倾诉情感、闲聊八卦。
《朋友之间》收录了阿伦特和麦卡锡之间的所有通信。这些信件充满了智慧和雄辩,又不乏真诚和亲密,以一种私人的方式,为我们近距离展示了20世纪两位杰出女性的政治、道德、文学观和思想脉络,更向我们呈现了她们之间漫长而独特的友谊。
···
【编辑推荐】
◆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汉娜·阿伦特与同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玛丽·麦卡锡的书信集,既是两位知识分子友谊和人生、创作历程的记载,也是艺术和政治批评的典范,更是20世纪文化和思想史的见证。
◆阿伦特与麦卡锡的书信文字严谨、敏锐,字里行间却又不乏友人间的真诚和亲密,以一种私人的方式向读者呈现了两位伟大女性的政治、道德、文学观和思想脉络,更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她们心灵的一隅。
◆信件涉及包括越南战争、希特勒的审判、尼克松、水门事件等历史事件,也涉及包括乔治·奥威尔、奥登、海德格尔、埃德蒙·威尔森、罗伯特·奥本海默等读者熟悉的人物,为我们了解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提供了极佳视角。
···
【媒体推荐】
很难找到另一位比阿伦特更适合引导人们面对21世纪人类困境的20世纪思想家。
——《纽约客》(New Yorker)
玛丽·麦卡锡是我们时代真正的女作家。
——《纽约时报》(NewYork Times)
这两个有着截然不同的过去和气质的女人之间的友谊是什么样的?她们成为朋友并非因为她们“想着类似的事”,而是因为她们都以与对方、为对方“思考”为己任。
——《纽约时报》(NewYork Times)
对一个时代、一种文化、一段友谊的耐人寻味的记录。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这些信件智慧、雄辩、有爱,勾勒出这段跨越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友情。……也是艺术批评的典范和友谊的见证。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她们漫长的通信异常精彩,反映了二人截然不同的人格和对政治、哲学、文学人物、当代事件的观点。
——《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
【作者简介】
汉娜•阿伦特
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她于1933年纳粹上台后流亡巴黎,1941年移居美国。曾担任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境况》《耶路撒冷的艾希曼》《精神生活》等。
·
玛丽•麦卡锡
美国杰出作家、评论家、政治运动家,曾获美国国家文学奖章、麦克杜威奖章。主要著作有《一个天主教女孩的童年回忆》(Memories of a Catholic Girlhood)、《佛罗伦萨的石头》(The Stones of Florence)、《她们》(The Group)等。
·
卡罗尔•布莱曼
美国作家,著有《危险地写作:玛丽•麦卡锡和她的世界》(Writing Dangerously: Mary McCarthy and Her World),该书曾获1992年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传记类)。
···
【译者简介】
章艳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翻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理论研究方向为文化翻译和翻译美学。译作另有《娱乐至死》《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论小丑》《青春无羁》《重访美丽新世界》等。
补标。这部书信集不仅见证了两个有思想的女性之间的可贵友谊,也很有助于了解“恶的平庸性”这一概念提出前后的思想脉络、种种争议,这一争议可归结为一点:它必须在阿伦特的整个政治哲学架构中才能得到完整的理解,是其思想结晶,但当它进入猝然进入公共领域,一般人无暇甚至无从了解其深远的语境脉络,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反应。像阿伦特这样在注重心灵内省的德国知识环境中出来的知识分子,对这样喧哗的美式公共舆论,恐怕也缺乏心理准备——这个概念,虽然后来成了她最著名的理念,但就其本质,其实更像是在和政治哲学圈子内讨论对话用的,故而有其晦涩的一面。阿伦特和玛丽·麦卡锡的友谊,也更像19世纪欧洲的传统,或许可以说,阿伦特更亲近19世纪欧陆的知识传统,这想必使她在美国生活得颇有几分格格不入,但也成就了其盛名。
评分就间隙时间而言,其实已读得飞快。几个小点。1,麦卡锡对艾希曼死刑执行后的反应描述,提到了人性中对生命实质的漠视跟纳粹特征的相似性。2,阿伦特对自己拒绝奥登的描述始终带有很难过的情绪。3,阿伦特去世前手稿的两个引言,一是失败者的事业让加图高兴,二是歌德借浮士德说的要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不惜一切代价。4,还有一个,指判断能力是黑暗精神世界的核心。以上都是我感兴趣的。另,人是迷宫,能彼此进入已极难,一旦进入还有能力在迷宫里无数的陷阱,错误,及枉解中丝丝相扣,且终生乐此不疲,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美好虚无。是有温度有力量的虚无。
评分后记引用尼采的话真是一下戳中泪点。在一封信里,阿伦特说,除非通过讲故事,否则我们无法说清生活是什么样子,如果不发生一点什么事,生活就成了日复一日的重复。于是,她们讲述着各自生活里的种种经历,大到议论时局,有关哲学与文学的真知灼见,小到聊起收到什么礼物,家里的保险丝坏了,买了一条新裙子等等。你知道对阿伦特这样常常“我和我自己对话”的人而言,这样合拍的朋友多么可贵,麦卡锡是她的海因里希,也是她的海德格尔,他们在她的生命里角色不同,但都是除了自我外在世间互相陪伴的天使。“我的心不能忍受最寂寥的孤独,它因冰冷而颤抖,它迫使我说话,就好像你和我在一起”。思考者(阿伦特)都是孤独的,自我是相伴他们一生的哑剧伴侣,而那些现实里的友人,才是人生舞台上活生生的演员,“因为你(们)的存在,我欺骗自己并不孤独”。
评分补标。这部书信集不仅见证了两个有思想的女性之间的可贵友谊,也很有助于了解“恶的平庸性”这一概念提出前后的思想脉络、种种争议,这一争议可归结为一点:它必须在阿伦特的整个政治哲学架构中才能得到完整的理解,是其思想结晶,但当它进入猝然进入公共领域,一般人无暇甚至无从了解其深远的语境脉络,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反应。像阿伦特这样在注重心灵内省的德国知识环境中出来的知识分子,对这样喧哗的美式公共舆论,恐怕也缺乏心理准备——这个概念,虽然后来成了她最著名的理念,但就其本质,其实更像是在和政治哲学圈子内讨论对话用的,故而有其晦涩的一面。阿伦特和玛丽·麦卡锡的友谊,也更像19世纪欧洲的传统,或许可以说,阿伦特更亲近19世纪欧陆的知识传统,这想必使她在美国生活得颇有几分格格不入,但也成就了其盛名。
评分集感人、搞笑、八卦、思想于一书!
翻罢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为通信双方而感到幸福,两人多年来彼此天南海北、东奔西走却始终如牵线风筝般不曾断了联系。随时能畅所欲言,永远都无话不谈,毫不顾忌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焦虑与疑惑,一切尽能和盘托出,无论怎样惊天大事,都能被对方稳稳接住。这真是友谊最迷人、最强...
评分1 书信集不太好读,不是因为难,而是因为太日常琐碎。即便是名人通信,若无作传或研究的动机,也较难读下去。除非双方文笔俱佳,其通信又在文献价值之外,另有一番被“看”的意义,比如此书,不但是通信,也是一出友谊的戏剧。 2 友谊这事不是理念造就,而是生活所得。常人生活...
评分翻罢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为通信双方而感到幸福,两人多年来彼此天南海北、东奔西走却始终如牵线风筝般不曾断了联系。随时能畅所欲言,永远都无话不谈,毫不顾忌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焦虑与疑惑,一切尽能和盘托出,无论怎样惊天大事,都能被对方稳稳接住。这真是友谊最迷人、最强...
评分3天的时间断断续续的读完,热泪盈眶。 两个截然不同的女人,25年真挚感人的友谊。 如果没有你,这漫长的人生,该会是多么的寂寞寥落。 1 刚开始看的时候有很多琐碎的背景知识,支离破碎的感觉,只是两个女人之间很平常的聊天,感觉不到什么有意思的价值。慢慢看下去之后,渐入...
评分M:我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给你写信了,我总想着要写一封值得你看的信。可是我担心这样的时候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到来,所以就先写一封简单的信。 M:希望能收到你的信,听你说说罗马,或者希腊。我在威尼斯非常想念你,和任何时候一样。你真是太好了,上次在这里还有在米兰,你都融化了...
朋友之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