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1.1.1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
1.1.2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城乡均等化
1.1.3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供求分析
1.1.4研究目的和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文献回顾
1.2.2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的文献回顾
1.2.3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评价的文献回顾
1.2.4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文献回顾
1.3研究结构
1.4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研究思路
1.4.2研究方法
1.5创新与不足
1.5.1研究的创新
1.5.2有待完善之处
2概念界定和理论回顾
2.1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农村公共产品的概念界定
2.1.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界定
2.2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
2.2.1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提出背景
2.2.2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现实意义
2.2.3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可行条件
2.3公私合作和资源依赖
2.3.1公私合作伙伴
2.3.2资源依赖理论
3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的理论分析
3.1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的意义
3.2民间组织与政府间的资源依赖关系
3.2.1民间组织与政府间的资源依赖关系研究
3.2.2民间组织对政府的资源依赖关系
3.2.3政府对民间组织的资源依赖关系
3.2.4民间组织与政府间的资源依赖关系
3.3民间组织与政府资源依赖关系的具体分析
3.3.1民间组织与政府的资源依赖关系:以资金为例
3.3.2民间组织与政府的资源依赖关系:以公共服务购买
为例
4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的案例分析
4.1案例分析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4.1.1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情况:宁波的实践
4.1.2宁波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4.1.3“政府扶持、民间组织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
机制
4.1.4民间组织与政府:独立性强、竞争性弱的依赖
关系
4.1.5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成效
4.1.6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
4.1.7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建议
4.2案例分析Ⅱ:民间组织参与汶川灾后重建
4.2.1汶川灾后重建中的民间组织“没钱花”
4.2.2汶川灾后重建中的政府“愁花钱”
4.2.3民间组织筹集资金和政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合作
路径
4.2.4公共服务购买:汶川灾后重建中的政府与民间组织
合作路径
4.2.5合作救灾:汶川灾后重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模式
4.2.6补充与合作: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农村公共服务
供给的方式
4.2.7民间组织在汶川灾后重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经验
和选择
4.2.8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小结和建议
5“一主多元”供给体系的构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5.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的一般分析
5.1.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的重要地位
5.1.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的文献回顾
5.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分析
5.2.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现状
5.2.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的效率评价
5.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的困境分析
5.3.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现有耕地灌溉
需求
5.3.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供给的市场“失灵”
5.4“一主多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体系的内涵
5.4.1“一主多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体系的构成
5.4.2政府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主要供给主体
5.4.3政府主导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的多元参与
5.4.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主体间的关系
5.5“一主多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体系的运行机制
5.6小结和对策建议
5.6.1小结
5.6.2对策建议
6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的效率评价
6.1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评价的重要性
6.2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评价模型
6.2.1效率评价的因子分析
6.2.2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评价指标
6.3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评价的模型构建
6.3.1数据标准化
6.3.2计算系数矩阵
6.3.3构建评价模型
6.4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评价的结论及对策
6.4.1评价结论
6.4.2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对策
7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评价体系:以农田水利为例
7.1农田水利供给效率评价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
7.2农田水利供给效率评价体系的构建
7.2.1农田水利供给效率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路
7.2.2农田水利供给效率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
7.3农田水利供给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
7.3.1农田水利供给效率评价指标的遴选
7.3.2农田水利供给效率评价指标的权重
7.3.3农田水利财政支出效率评价的模型
7.4农田水利供给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7.4.1数据来源与处理
7.4.2恢复、新增灌溉面积分析
7.4.3新增节水能力分析
7.4.4改善排涝能力分析
7.4.5新增农业生产能力分析
7.5农田水利供给效率评价的小结
8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省际差异:以农田水利为例
8.1农田水利供给效率
8.1.1农田水利供给效率省际差异的现实意义
8.1.2农田水利供给效
2模型
8.2农田水利供给效率的指标设计和数据来源
8.2.1农田水利供给效率的指标设计
8.2.2农田水利供给效率的数据来源
8.3农田水利供给效率的省际差异
8.3.1综合技术效率的省际差异
8.3.2纯技术效率的省际差异
8.3.3规模效率的省际差异
8.4农田水利供给效率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
8.5农田水利供给效率省际差异的改进对策
8.5.1农田水利财政支出效率省际差异的改进路径
8.5.2农田水利财政支出效率省际差异的改进对策
9公共服务供给与城乡不均等
9.1公共服务供给的城乡差距
9.1.1义务教育的差距
9.1.2社会保障的差距
9.1.3医疗卫生的差距
9.1.4基础设施的差距
9.2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差异的地区选取
9.2.1浙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
9.2.2四川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
9.3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区域差距
9.3.1农村基本经济状况
9.3.2农田水利设施状况
9.3.3国家财政教育经费的拨给
9.3.4医疗卫生状况
9.3.5农村社会保障
9.4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区域不均等的成因
9.4.1公共财政中的民生意识有待提高
9.4.2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
9.4.3公共服务各级政府分工不够明确
9.4.4公共服务供给其他主体参与渠道不够通畅
9.5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区域均等的对策建议
9.5.1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体制
9.5.2改进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
9.5.3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的监控制度
10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城乡均等:宁波案例
10.1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宁波实践
10.1.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0.1.2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10.1.3加快建立农村医疗卫生体系
10.1.4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0.1.5同步推进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10.2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宁波成效
10.2.1公共服务财政支出
10.2.2基础教育
10.2.3医疗卫生
10.2.4公共文化
10.2.5社会保障
10.3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宁波困境
10.3.1城乡基本公共设施供给存在落差
10.3.2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尚欠完善
10.3.3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均衡
10.3.4城乡社会保障程度仍有差距
10.3.5城乡就业服务水平仍不平衡
10.4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不均等的因素分析
10.4.1农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升级
10.4.2农村人口集聚水平低所致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低下
10.4.3农村财政支撑薄弱,财政支付能力有限
11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供求均衡分析
11.1基本公共服务的政府供给:鄞州经验
11.1.1基本公共服务的政府供给
11.1.2鄞州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政府供给结构
11.1.3鄞州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政府供给结构的影响
因素
11.2基本公共服务的农户需求:鄞州经验
11.2.1基本公共服务的农户需求偏好
11.2.2农民对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的满意度分析
11.3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优先序:鄞州经验
11.3.1基于需求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先序
11.3.2农民需求偏好的表达机制
11.3.3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途径:鄞州经验
12结论与对策建议
12.1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路径
12.1.1创新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12.1.2设计合理的财政机制
12.1.3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12.2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制度设计
12.2.1构建公共服务型财政是必由之路
12.2.2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绩效考核机制
12.2.3改革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12.2.4健全市县两级政府分工负责机制
12.3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税收制度改革
12.3.1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12.3.2健全农村税收体系
12.3.3逐步建立针对农业的税收优惠制度
12.4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县乡财政体制
12.4.1合理定位政府,明确政府的支出责任
12.4.2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
12.5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县乡供给能力
12.5.1提高县乡的地方财政收入水平
12.5.2明晰政府间事权,减少县乡财政支出责任
12.5.3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12.5.4积极推行县财省管体制,酌情考虑取消乡镇财政
12.6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供给效率
12.6.1统筹安排农村公共财政资金
12.6.2增大当地政府的投资决策权
12.6.3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