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故事

灰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阿乙
出品人:
页数:338
译者:
出版时间:2016-6-1
价格:3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759755
丛书系列:译林·阿乙作品
图书标签:
  • 阿乙
  • 小说
  • 中国文学
  • 短篇
  • 短篇集
  • 译林·阿乙作品
  • 中国
  • 当代
  • 悬疑
  • 暗黑
  • 人性
  • 社会批判
  • 心理描写
  • 现实主义
  • 边缘人物
  • 复杂关系
  • 隐喻
  • 孤独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份警察工作,曾让阿乙近距离目睹人世百态,极端的、畸形的案例在眼前铺陈。褪去制服后,以局外人之眼再观案中人,他写下了这一篇篇仿若嵌入了你我、惊心动魄又晦暗荒谬的故事。

桥上,爆炸案的肉体残骸四散零落;棺材里,裹挟着死老鼠腐臭气味的女尸等候开肠;馄饨摊边,混乱中捡钱的刹那决定了他的一生……阿乙文风冷冽、残虐,呼应着的是那吊诡的人生处境、顽劣的人性盲区。

作者简介

阿乙,江西瑞昌人,生于1976年。《人民文学》中篇小说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林斤澜短篇小说奖得主。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灰故事》《鸟,看见我了》《春天在哪里》,中篇小说《下面,我该干些什么》《模范青年》,随笔集《寡人》《阳光猛烈,万物显形》,每一部都在图书界引发话题,市场表现不俗。

阿乙已经成为近几年活跃在华语文坛的一线作家,是青年作家中的中坚力量,受到了包括李敬泽、格非等名家的赞誉,同时也受到了梁文道等文化媒体人的关注,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其中篇作品《下面,我该干些什么》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阿乙本人也逐渐进入国外媒体的视线。有可靠消息称,莫言的瑞典语译者陈安娜有意翻译阿乙的小说,引发种种猜测,但无疑,随着阿乙在文学上的成就越来越卓著,进入国际文学大奖评委的视线也只是时间问题。

目录信息

1.极端年月
极端年月
2.乡村派出所
一件没有侦破的案子
在流放地
敌敌畏
小卖部大侠
国际影响
面子
3.男女关系
男女关系
三到十秒
4.记忆与少年
下午出现的魔鬼
黑夜
一九八八年和一辆雄狮摩托
毕生之始
5.小镇上
一九八三年
黄昏我们吃红薯
阿迪达斯
自杀之旅
葬礼照常举行
粮食问题
都是因为下了雨
再味
百分之五十
6.杜撰集
狐仙
春天
五百万汉字
蝴蝶效应巨著
世界
明朝和二十一世纪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下沅村的童话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倍魄    结识阿乙完全是从虚拟网络开始的。2002年初在天涯社区的体育聚焦,他那时应当还是南国小镇的一名警察,而北漂的我才谋得一家报纸的编辑工作。现在算来,我后来认识的N多媒体人都是在2000年前后通过中文BBS和社区用文字交流的网友,只是当年,我并不知道阿乙有...  

评分

“你可以坐在8000米的山峰上,却无法坐在一枚大头针上。细节这个东西,是一切伟大抱负的死敌。” 我读到这句时大概是07年,忘了从哪里看到的了,但肯定不是阿乙说的。当时我写了一篇关于中年老男人出轨的文章,用了这句,来解释为啥激情老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你以为追到她最...  

评分

“你可以坐在8000米的山峰上,却无法坐在一枚大头针上。细节这个东西,是一切伟大抱负的死敌。” 我读到这句时大概是07年,忘了从哪里看到的了,但肯定不是阿乙说的。当时我写了一篇关于中年老男人出轨的文章,用了这句,来解释为啥激情老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你以为追到她最...  

评分

昨天开始读阿乙的《灰故事》,一下子就被迷住了。才华横溢,想象奇崛诡艳,文意从聊斋鲁迅一脉而来,文字有古韵有方言,自由自在,自成一派。又扎根当下现实,满目的荒诞苍凉。故事好看,连绵起伏,起承转合,最里面的核心,就是真正的作者那个人,又真诚又善良。带一点点佛教...  

评分

能想象吗?这本书是我花六块五毛钱买的。这世道,什么都贵,就书便宜。我是在当当上买的,有一个书店,叫英典图书专营店,我刚才看了看已经涨到八块钱了。我昨天去超市买了个雪糕,还他妈九块钱呢,呸。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 反正上来第一篇,就惊着我了。你能想象一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个作家不适合我,第一个故事看得我真的恶心,我一开始以为他只是写男女感情单薄恶臭充满上帝视角,没想到看到最后他写男男感情也自以为是居高临下,然后把男女感情写的更加low。除了男主每个人物都很可爱,而作者显然并不讨厌男主【。

评分

往后看的好累。。

评分

第一篇极端年月在《鸟看见我了》那本里面是最后一篇情人节爆炸案,虽然很多作家都做过这种换个名字再结集出版的事,但这样终究是不好的。

评分

之前读过阿乙的《五百万汉字》,感受到的是一种类似博尔赫斯的迷雾感。这次再一次被第一篇《极端年月》震撼,多条线索的分走,以及小人物的心理真的是让我感到了惊艳。也可能是开篇太震撼, 反而觉得中间的很多小故事不那么吸引人了,最后的“虚构”部分还算喜欢,却也有一些美中不足之处。

评分

应该看过某个版本。为这个封面存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