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拉格的劳改营里,气象学家范根海姆坚持给年幼的女儿艾莱奥诺拉寄去小画、标本、谜语,直到被处死的前夜。范根格安姆不是这么刚烈的人。他爱家庭,尤其怜爱他的女儿,他的“小星星”。他热爱他的工作,大概也热爱他生活的时代,这个人,也许不够有怀疑精神,和所有人一样,有他的正直和忠 诚,也有他的盲从和轻信。气象学家的故事,以及其他所有在壕沟深处被枪决的无辜者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的故事的一部分,因为和他们一起被屠杀的,是我们(我们的父母,我们之前的一代人)曾经共享的希望,是我们曾经至少在某一刻相信即将变为现实的乌托邦。
奥利维埃·罗兰,法国作家,1947年生于巴黎郊区,曾当过记者和自由撰稿人,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后期担任过左翼组织的军事领袖。重要作品有《苏丹港》、《纸老虎》和《猎狮人》。曾获法兰西文化奖、费米娜文学奖。2011年,法兰西学院授予罗兰保罗·莫朗大奖,奖励其全部作品。
奥利维埃·罗兰的《古拉格气象学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注,因此很容易被当成一本小说,其实它记录了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就是气象学家范根格安姆。 这是一部纸上纪录片,罗兰没有按照非虚构作品的一般写法,以新闻纪实的手法展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采取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看到一位11岁小朋友的读后感,居然是《古拉格气象学家》,11岁能有兴趣读完这样一本书,真不容易。就像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有一百种角度一样,周新雨小朋友从《古拉格气象学家》里读到了父爱,即使充满稚气,也很美好。 ...
后半部分的评论比前半部分的故事叙述更好,尤其是对“革命的影响”给出新的定义,以及现代人对曾经发生过的“革命”的漠视的提醒。末尾的画作档案令人动容。
评分先吐糟个:实际封面比这个图好看多了!不得不说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前几个月的雷洋事件。现在那件事还在持续关注的有几个人呢?在国家暴力的强大威势下,每个人如同蝼蚁,无法逃脱厄运。幸好仍有一束微小光亮让人生不至全然黑暗,是父亲对女儿的爱,就藏在那一幅幅画、一个个谜语中。书中仍有疑团我们已无法知晓:这个古拉格里的气象学家,当他一遍遍用石子拼贴斯大林的头像时,他是仍真心相信着这个国家,还是他只是以这种方式保全自己在外面的妻女?
评分“斯大林所制造的恐怖其本质是,没有人能够幸免,不管是地处高位的人,还是卑微工作的忠诚执行者。人人都被判了死缓。审问他的内务人民委员会的调查者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被审问,被枪毙,包括那个可怕的雅果达,内务人民委员,卢比扬卡的主子。所以包围圈不仅仅只在他身边收紧,但他也无法幸免。”
评分关于古拉格的历史有很多种写法,这种记者写法是最差的
评分【2017.1.17~1.19】(196页,10万字)一个因斯大林政策失误而扛锅顶雷、劳改最终被枪毙的气象学家的生活与遭遇。这本书是发散式的,写主角经历的部分与对斯大林独裁的暴露交叉进行。虽然翻译很差劲导致读起来略感拗口,但仍然是众多古拉格著作中值得阅读的一本。一个人可以凭空消失,死刑判决者可能会被枪毙于罪犯之前,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死亡的阴影会遮蔽此后的几十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