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洪子誠 文學史 當代文學 文學理論 中國當代文學史 文學 中國文學史 文學研究
发表于2025-02-16
材料與注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本書收錄瞭洪子誠教授最新的學術論文:主體為對部分當代文學史料的鈎沉,以材料與注釋相對照的形式呈現,材料包括重要講話稿、會議記錄等,注釋補充瞭相關的曆史背景、文學事件、人物關係,展現齣曆史現場的復雜局麵,使得不熟悉當年材料的學生及研究者可以獲得更全麵的理解;另外的文章為對於當代文學史寫作及教學的探討。
洪子誠,廣東揭陽人,1939年4月齣生。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並留校任教,從事中國當代文學、中國新詩的教學、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係教授。主要著述有:《當代中國文學概觀》(與人閤著)、《當代中國文學的藝術問題》《作傢姿態與自我意識》《中國當代新詩史》(與人閤著)、《中國當代文學概說》《1956:百花時代》《中國當代文學史》《問題與方法——中國當代文學史研究講稿》《文學與曆史敘述》等。
“你無論如何虛構荒誕情景,也超不過現實已發生的一切。”#這書氣味超大!!為什麼要這樣……感覺能當蚊香用。
評分#十分!十分!全是需要仔細做筆記的地方!整本書都好,除瞭南方周末和北京大學內部的那兩篇采訪。
評分最震動我的地方在於洪老師所錶現齣來的,那種對自身判斷的信心,及與不完美的和解。
評分洪老師不斷進行新的文學史寫作的嘗試實在令人敬佩,尤其是對《文藝報》等當代期刊爛熟於胸。稍有不過癮的就是前麵的材料基本都是文藝界高層領導相關的。如果對材料的選取能夠體現洪老師“一體化”概念中本身就具有的多層次性的話,那就更好瞭。總之本身就是實驗之作,感覺還是《當代文學史》和《問題與方法》開拓齣來的空間更大。後半本訪談五星以上
評分還是第一次見這種寫法。資料和注釋並行。有時候實在是沒耐心看下去那些資料,太乏味瞭。但是能在這其中梳理史料,也是洪老師的過人之處。其中林默涵那篇最打動我。後麵那些訪談,輕重不一,其實編排進來,未必全部閤適。20170428讀畢。
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向来是文学批评的两翼,今天当代文学的繁荣更多依靠批评而忽略了文学史研究。洪子诚老师的《材料与注释》将史料钩沉,整理出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再加上详细的注视,开拓了当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是当前研究的最新成果。
評分文/吴情 阅读中国当代文学史,很多读者都会为“十七年”文学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头疼。倒不是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上太过创新、太过先锋,而是文学和意识形态的联系极其紧密。文学文本的意义解读,很大程度上不是分析其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而是文本中蕴含的叙事...
評分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向来是文学批评的两翼,今天当代文学的繁荣更多依靠批评而忽略了文学史研究。洪子诚老师的《材料与注释》将史料钩沉,整理出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再加上详细的注视,开拓了当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是当前研究的最新成果。
評分对洪子诚先生的认知,最初来自厚厚的考研资料中那本《中国当代文学史》,今天还要郑重的加上这本《材料与注释》。 无数深重灾难被一遍遍地重复后,对那些未曾亲身经历者或“无意识地作恶者”来说,是试卷上浮躁写下的回答,是“怨曲失欢”的祥林嫂般的诉说,是数年后获取的光鲜...
評分对洪子诚先生的认知,最初来自厚厚的考研资料中那本《中国当代文学史》,今天还要郑重的加上这本《材料与注释》。 无数深重灾难被一遍遍地重复后,对那些未曾亲身经历者或“无意识地作恶者”来说,是试卷上浮躁写下的回答,是“怨曲失欢”的祥林嫂般的诉说,是数年后获取的光鲜...
材料與注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