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首部杂文集。
十年来他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深刻反省,亦在与世界的踫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 余华10年首部杂文集
· 从中国到世界,从文学到社会,以犀利的目光洞见时代病灶,以戏谑的文字戳穿生活表象。
· 当社会面目全非,当梦想失去平衡,我们还能认识自己吗?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等。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波兰、巴西、以色列、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和印度等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鸟说,人类不能忍受太多的真实。(艾略特) 差不多是在大年夜的鞭炮声里翻完了这本余华的这本“十年首部”的杂文集。当然和很多同类作品一样,作为一本选集,其中的文章质量难免参差。但或许是由于作者在表达时始终坚持的诉求,即使是彼此各自散落的篇章结集,也具有了某种力...
评分拿到这本书,一眼就被封面上那道撕裂的纸纹拉了过去,灯红酒绿与薄灰惨淡的割裂,“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书名稳稳当当地扣在裂纹一侧,一字一字落地有声。这种味道突然让我想起前几年那本《第七天》,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死后的世界里,走在荒诞与现实的咬合中,这本的锋...
评分余华的这本新书,是十年来的首部杂文集。 ”差距“这个意象不只出现在某一篇文章里。书里他写了社会、国家的差距,也写了文学作品里人物的差距。他还谈了”荒诞“,谈文学作品中想象力和洞察力的重要性。 他否认自己是”荒诞派作家“,也不以任何派别自居,但看他品评文学的...
评分余华的“从头开始” ——从余华新作《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谈起 徐青斫 2015年年初,余华发布了自己“十年来的首部杂文集”。书的封面是灯火通明的都市夜景,而腰封则是...
不知道要怎么评价 其实只作为宽容中年人的话我觉得也还好 但这毕竟是 社会杂文集子 是我我都不好意思发成豆瓣日记 而且他又不是我爸 我宽容不了他
评分标题党。 散文集,陈旧的稿子、日记。 余华对自己创作的解释愈发使自己显得捉襟见肘。高中作文里经常写:这是一个浮躁的世界,贪婪背叛,利欲熏心。余华也是这样认同这个社会的,并贯彻到创作中,既无出路,也无实情,到头也只像高中作文一样喊了两声。
评分好像是浏览了一遍余华的豆瓣主页。看的书,听的歌,还有零碎的豆瓣日记与豆瓣广播。嗯,就是无聊和真见并存。
评分好像是浏览了一遍余华的豆瓣主页。看的书,听的歌,还有零碎的豆瓣日记与豆瓣广播。嗯,就是无聊和真见并存。
评分除了谈文学、创作的部分,大部分是并不高明的杂感、游记、心灵鸡汤,每次看国内作家写的东西总会失望,这一次又得到了印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