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展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知识领域,其中包括德军的新兵生活、德国战俘经历、战地家信和家属寻亲、女性在战争中的命运、国际法对德军战时行为的影响、德军对游击战争的质疑和对策、战争难民的逃亡境遇、德国老兵的反思和反战立场。作品中不仅包含了对德国历史罪责的思考,也揭示了英、美空军屠杀平民的“面积轰炸”、美军的有计划的大面积虐俘、苏军在反攻时的群体掠夺和强奸行为。作者以40万字大手笔的真实访谈录,300幅视角独特、极具冲击力的战争图片构筑出一部罕见的全面反思“二战”的反战类纪实文学作品。
朱维毅,籍贯江苏,长于北京,“老三届”初中生,1980年考取研究生,“文革”期间两次从城市赴山西榆次插队,前后历时7年,至今仍用“太行山人”作为网名。1975年以工农兵学员身份开始学工,毕业后分配山西工作,1980年考取硕士研究生再返北京,1988年赴德留学,4年后再柏林工大获博士学位,其后开始了“工——商——文”三级跳,逐步将事业回归的自幼喜爱的文学创作。其发表作品多涉及中德间的文化互动。
二战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在宏观上,多为展现各主要战场的战事发展,关键性战役的策划、实施和影响,以及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斗争等,当然,都是从反法西斯盟国的角度来进行叙述的。在微观上,则以表现盟国部队上至统帅,下至普通官兵的战争经历为主,或通过某一场代表...
评分二战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在宏观上,多为展现各主要战场的战事发展,关键性战役的策划、实施和影响,以及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斗争等,当然,都是从反法西斯盟国的角度来进行叙述的。在微观上,则以表现盟国部队上至统帅,下至普通官兵的战争经历为主,或通过某一场代表...
评分二战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在宏观上,多为展现各主要战场的战事发展,关键性战役的策划、实施和影响,以及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斗争等,当然,都是从反法西斯盟国的角度来进行叙述的。在微观上,则以表现盟国部队上至统帅,下至普通官兵的战争经历为主,或通过某一场代表...
评分二战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在宏观上,多为展现各主要战场的战事发展,关键性战役的策划、实施和影响,以及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斗争等,当然,都是从反法西斯盟国的角度来进行叙述的。在微观上,则以表现盟国部队上至统帅,下至普通官兵的战争经历为主,或通过某一场代表...
评分二战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在宏观上,多为展现各主要战场的战事发展,关键性战役的策划、实施和影响,以及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斗争等,当然,都是从反法西斯盟国的角度来进行叙述的。在微观上,则以表现盟国部队上至统帅,下至普通官兵的战争经历为主,或通过某一场代表...
四分。作者如果更客观就好了。
评分另外一个角度深入分析了解德国各种二战群体对二战的经历、认知和反思,历史需要这样多渠道的记录
评分作者利用业余时间精心采访和撰写这一冷门历史题材,精神可嘉令人钦佩,但立场还是太过亲德了(虽然作者一再强调自己的中立视角),对苏联红军丑化太偏颇,对纳粹老兵(甚至包括犯下无数极端罪行的党卫军)过分美化和同情,同时对德军在二战中的反人类暴行只字不提,甚至(借老兵之口)将战争责任都推诿到波兰和苏联身上,据我所知如今德国最右翼的媒体和出版物都不敢如此露骨和偏激!同时作者由于是业余作家,文笔比较啰嗦,德国老兵回忆的大量篇幅都很雷同,很多自述语言明显都经过“中国化”的加工(例如“我上哪说理去、这不就结了”--根本不是德国人的表达方式),只能作为小众题材的历史资料参阅,豆瓣分数明显过誉
评分内容丰富,可读性非常强
评分作者说:能否为读者留下思考空间,应是考察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是否具备思想价值的判据之一。在我看来他做到了这一点。本书对我的意义主要是: 1.陈述了部分教科书之外的、对我来说相当陌生的史实。 2.在老兵访谈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历史的观点、德国的观点、老兵的观点、作者的观点”常常是有差异的,读的时候很值得体会。 3.关于对过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计划,做了一个德国经验的分享,至少具备参考意义。 4.战争是最大的灾难,这是讲人性的人都该有的认知前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