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的另一行泪——“二战”德国老兵寻访录

德意志的另一行泪——“二战”德国老兵寻访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书籍出版社
作者:朱维毅
出品人:
页数:523
译者:
出版时间:2016-4
价格:5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685316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二战
  • 德国
  • 历史
  • 不同的角度
  • 战争
  • 朱维毅
  • 政治
  • 口述历史
  • 二战历史
  • 德国老兵
  • 口述史
  • 战争反思
  • 军事人物
  • 战后生活
  • 德国社会
  • 战争创伤
  • 个人记忆
  • 历史寻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展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知识领域,其中包括德军的新兵生活、德国战俘经历、战地家信和家属寻亲、女性在战争中的命运、国际法对德军战时行为的影响、德军对游击战争的质疑和对策、战争难民的逃亡境遇、德国老兵的反思和反战立场。作品中不仅包含了对德国历史罪责的思考,也揭示了英、美空军屠杀平民的“面积轰炸”、美军的有计划的大面积虐俘、苏军在反攻时的群体掠夺和强奸行为。作者以40万字大手笔的真实访谈录,300幅视角独特、极具冲击力的战争图片构筑出一部罕见的全面反思“二战”的反战类纪实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

朱维毅,籍贯江苏,长于北京,“老三届”初中生,1980年考取研究生,“文革”期间两次从城市赴山西榆次插队,前后历时7年,至今仍用“太行山人”作为网名。1975年以工农兵学员身份开始学工,毕业后分配山西工作,1980年考取硕士研究生再返北京,1988年赴德留学,4年后再柏林工大获博士学位,其后开始了“工——商——文”三级跳,逐步将事业回归的自幼喜爱的文学创作。其发表作品多涉及中德间的文化互动。

目录信息

代序
前言
第一章 国家在召唤
崛起
义务——无法选择
为“保卫祖国”而战
第二章 走向军营
铁打的营盘
军官苗子
“纯爷们”的烦恼
第三章 血肉之搏
“大德意志师”一兵
永恒的伤痛
小连长
重创
第四章 硝烟轶事
败军的“杰作”
好运大兵
命运路线图
恐高的飞行员
画笔写春秋
第五章 纳粹卫队
我们是“多国部队”
曾经骄傲
精英梦破
恐怖双闪电
第六章 孩子兵
临危受命
“婴儿师”的覆灭
教授的往事
在战火中成人
海岛小兵
第七章 燃烧的家园
火从天降
后方少年的记忆
小城之灾
第八章 战乱中的女性
国防军女助手
按计划成长
妻子在后方
大逃亡
第九章 “卖国”英雄
大将之家
是英雄还是叛徒?
独目刺客之沉浮
第十章 铁丝网记忆
“莱茵大营”之谜
目标——西伯利亚
穿越炼狱
人性的光辉
第十一章 远方回声
阵亡通知书
前线寄来的遗书
伏尔加河畔的追寻
第十二章 解放者
从“卡廷惨案”到大驱逐
胜利之师在行动
战利品——女人
第十三章 另类解读
德军面面观
国防军之罪
“澄清派”的追问
《游击队之歌》
第十四章 再生之路
从“零点”开始的日子
精神的崛起
后 记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二战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在宏观上,多为展现各主要战场的战事发展,关键性战役的策划、实施和影响,以及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斗争等,当然,都是从反法西斯盟国的角度来进行叙述的。在微观上,则以表现盟国部队上至统帅,下至普通官兵的战争经历为主,或通过某一场代表...

评分

二战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在宏观上,多为展现各主要战场的战事发展,关键性战役的策划、实施和影响,以及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斗争等,当然,都是从反法西斯盟国的角度来进行叙述的。在微观上,则以表现盟国部队上至统帅,下至普通官兵的战争经历为主,或通过某一场代表...

评分

二战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在宏观上,多为展现各主要战场的战事发展,关键性战役的策划、实施和影响,以及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斗争等,当然,都是从反法西斯盟国的角度来进行叙述的。在微观上,则以表现盟国部队上至统帅,下至普通官兵的战争经历为主,或通过某一场代表...

评分

二战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在宏观上,多为展现各主要战场的战事发展,关键性战役的策划、实施和影响,以及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斗争等,当然,都是从反法西斯盟国的角度来进行叙述的。在微观上,则以表现盟国部队上至统帅,下至普通官兵的战争经历为主,或通过某一场代表...

评分

二战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在宏观上,多为展现各主要战场的战事发展,关键性战役的策划、实施和影响,以及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斗争等,当然,都是从反法西斯盟国的角度来进行叙述的。在微观上,则以表现盟国部队上至统帅,下至普通官兵的战争经历为主,或通过某一场代表...

用户评价

评分

四分。作者如果更客观就好了。

评分

另外一个角度深入分析了解德国各种二战群体对二战的经历、认知和反思,历史需要这样多渠道的记录

评分

作者利用业余时间精心采访和撰写这一冷门历史题材,精神可嘉令人钦佩,但立场还是太过亲德了(虽然作者一再强调自己的中立视角),对苏联红军丑化太偏颇,对纳粹老兵(甚至包括犯下无数极端罪行的党卫军)过分美化和同情,同时对德军在二战中的反人类暴行只字不提,甚至(借老兵之口)将战争责任都推诿到波兰和苏联身上,据我所知如今德国最右翼的媒体和出版物都不敢如此露骨和偏激!同时作者由于是业余作家,文笔比较啰嗦,德国老兵回忆的大量篇幅都很雷同,很多自述语言明显都经过“中国化”的加工(例如“我上哪说理去、这不就结了”--根本不是德国人的表达方式),只能作为小众题材的历史资料参阅,豆瓣分数明显过誉

评分

内容丰富,可读性非常强

评分

作者说:能否为读者留下思考空间,应是考察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是否具备思想价值的判据之一。在我看来他做到了这一点。本书对我的意义主要是: 1.陈述了部分教科书之外的、对我来说相当陌生的史实。 2.在老兵访谈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历史的观点、德国的观点、老兵的观点、作者的观点”常常是有差异的,读的时候很值得体会。 3.关于对过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计划,做了一个德国经验的分享,至少具备参考意义。 4.战争是最大的灾难,这是讲人性的人都该有的认知前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