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二战 法国文学 小说 法国 法兰西组曲 文学 内米洛夫斯基 文学(小说)
发表于2025-02-23
法兰西组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1940年的某个夏日夜晚,德军在巴黎近郊投下第一枚炸弹。整个巴黎都醒了,法国一分为二,两百万法国人如潮水般逃向乡间。无论他们是贫是富,没人抵挡得了时代的浪潮。人民遭政府遗弃,德军不分城乡,铺天盖地进驻法国每个角落。也是因为战争,德国军官与法国少妇在小镇相遇,从彼此身上找回渴望已久的身为一个人的美好。每张脸孔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并共同刻画出时代的样貌。而那个战火连绵的年代,距今并不遥远。
内米洛夫斯基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选择以小说勾勒出二战法国大逃亡的众生相,为后世留下《法兰西组曲》这部未完成的巨著。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 Irène Némirovsky
1903年生于乌克兰基辅,犹太裔。因俄国革命之故,1917年随家人逃离俄国,后迁徙至巴黎定居。18岁开始以法文写作。1926年与同为俄国出身的银行家米歇尔•艾波斯坦结婚。处女作《大卫•格德尔》在巴黎出版即声名大 噪。同年生下大女儿丹妮丝,紧接着出版的《舞会》同样轰动。1937年,小女儿伊丽莎白出生。
与其他同期的犹太作家一样,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因为血统的关系无法通过国籍审查,始终维持滞法俄国人的身份。1940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的全面打响,内米洛夫斯基的作品因为她的血统问题被迫停止发行。同年,她随法国境内的逃亡潮逃到伊希主教镇。1941年,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内米洛夫斯基遭到法国警察逮捕,于1942年夏天在奥斯维辛遇害。她的丈夫旋即也因犹太身份被捕,在毒气室里结束了生命。他们的大女儿丹妮丝当时年仅13岁,与妹妹伊丽莎白逃亡时始终带着一只行李箱,里面装有母亲遗留的珍贵的纪念物——内米洛夫斯基最后的手稿,也就是如今的《法兰西组曲》。
译者简介
蔡孟贞
1965年生,辅仁大学法文系毕业,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应用外语硕士。喜欢法文,喜欢法国。译有《20世纪的巴黎》《蚂蚁》《肉体的恶魔》《豹纹少年》《放手》。
怎么一个好字了得。后面柔板部分越看越带劲。
评分群戏为主,每个人物的命运都通过各种各样的巧合在一起。他们来自各个阶层,有着各自不一样的世界观,但却因为战争不得不面对同样的现实。作者将战时的平民生活和他们的内心活动刻画得非常好,叙事也很饱满。可惜作者只写完了五分之二,如果能全部完成必将是一部旷世佳作。
评分这本没有完成的著作,就像是《柔板》里那段没有结局的爱情。全书真实到可怕,但总觉得哪里欠一点火候。《柔板》和《沉静如海》剧情蜜汁相似,但不像沉静如海故事那么纯粹
评分女性作家对于感情的描写总是细致动人的,整本书看下来有心动也有心碎,真的是一本好书
评分很难得看到这么好的书,这么好的翻译
非常喜欢这个封面。书也一样,写的是战争,却像在跳一支舞。没有太血腥的场面,倒是很有美感。敌人一样是人,是不是。即使是同胞,在战争中也可以冷漠彼此。战争的极端环境下,人性被放大,特别是自私一面。 写得非常优秀。技巧好极了。是的,我是说技巧。因为,行文时时可以...
评分很久以前,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早晨醒来,身边熟悉的面孔消失,生活不复往昔,日常秩序紊乱,你将怎么办? 啊,我将怎么办?说实话,还没有细想。当时,大概觉得问题过于虚无缥缈:无非是一个不切实际的遥远预想。退一步讲,即使在人类生存、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每一种“可...
评分《法兰西组曲》是在火车上看完的。火车孤独地按着自己的节拍轰鸣着,窗子上不断地掠过一些或明或暗的飘忽的风景,像极了褪了色的老电影。这种气氛,和《柔板》里的情调有些相似。 这是一个未完成的故事,故事还没有真正展开,一切就戛然而止了。作者内米洛夫斯基1942年死于奥斯...
评分不算是正规的书评,只是记起内米洛夫斯基的创作笔记中,作家关于一位当代英雄之死的观点,略记一笔。 犹太女作家内米洛夫斯基(Irene Nemirovsky)生于俄国大资产阶级家庭,1918后举家逃往法国,成为著名作家,二战开始后,因犹太人身份与丈夫一同被送往集中营,迅速殒命。她的...
评分我曾认为,女性作家是永远难以企及伟大的,因为她们无法摆脱顾影自怜的自恋,这一女性作家特质,在成就了她们的同时也成为她们的局限。 《法兰西组曲》是我看到的一个例外。它让我看到一位女性作者可以超脱自身的小世界,对时代和世界怀有真真切切的关注。宛如工笔画一般...
法兰西组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