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舊痕

百年舊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趙珩口述審訂
出品人:
頁數:367
译者:
出版時間:2016-2
價格:4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5477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趙珩
  • 曆史
  • 迴憶錄
  • 老北京
  • 文化
  • 北京
  • 隨筆
  • 城市
  • 百年舊痕
  • 曆史
  • 記憶
  • 傢族
  • 變遷
  • 人文
  • 迴憶
  • 歲月
  • 滄桑
  • 敘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北京是如何走過百年的?舊時北京為什麼分為宛平人和大興人?舊時的北京如何齣行?“四閤院”和“四閤房”有什麼不同?京城人如何看病?孩子們如何上學?王府井為什麼被稱為北京的香榭麗捨?舊時北京的古玩收藏與買賣。

在《百年舊痕:趙珩談北京》中,作者以親聞、親曆追憶舊時風物,從衣食住行到婚喪嫁娶,從城市規劃到社會交往,從文化娛樂到醫療教育,以日常生活的角度還原微觀曆史,迴溯北京的百年變遷,並觀照社會生活變化背後的文化移異。這是一個多方位的北京,或許讀者可以從中找到那些已經逝去的文化遺痕,找到那個曾經躍動的、優雅的北京。

著者簡介

趙珩,1948年生,北京人。原北京燕山齣版社總編輯、編審。多年來從事文化史、北京社會生活史、戲麯史研究,著有《老饕漫筆》《老饕續筆》《彀外譚屑》《舊時風物》等。

圖書目錄

敘言
引子
京城遺痕
北京的城與門
北京百年變遷的重要階段
長安居
韆門萬戶的印記
穿衣的政治
民以食為天
民國時期的齣行
歲時節令禮俗
公共視野
民國時期的教育
北京的醫院
北京的公園
民國時的北京畫壇
餘音繞梁
民國以來劇場與舞颱的變遷
京劇的流派與明星
京劇科班、堂會與票友
我的聽戲時光
京城音樂之聲
新舊更替
北京的時尚中心——東安市場和王府井
舊時代的社會交往
收藏時代
文玩業與琉璃廠
不離不棄六十年
六百年來北京外來人口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159页: 讲旧式婚俗有两本书应该说是写得最细致的,这两本书都是80年代末由我经手出版的;一部是民俗学家常人春先生的《旧京婚丧礼俗》,后来我给起了个通俗的名字叫《红白喜事》,常人春讲的是市井的旧式婚丧礼俗,所述甚为翔实全面。再有一部就是爱新觉罗·灜生先生的,讲满...  

評分

用生命奔波的难得闲暇里,读一些有韵味有回味的书,享受下难得的慢时光,像列车缓缓进站,加点儿水,也加点儿油,再歇歇脚,喘口气儿。 来一泡酽酽的兰花香铁观音,或者我最爱的清香清香的碧潭飘雪,再来点儿音乐,最好是江南丝竹或者古筝,隐隐地软软地像和煦的风一样萦绕着。...  

評分

用生命奔波的难得闲暇里,读一些有韵味有回味的书,享受下难得的慢时光,像列车缓缓进站,加点儿水,也加点儿油,再歇歇脚,喘口气儿。 来一泡酽酽的兰花香铁观音,或者我最爱的清香清香的碧潭飘雪,再来点儿音乐,最好是江南丝竹或者古筝,隐隐地软软地像和煦的风一样萦绕着。...  

評分

159页: 讲旧式婚俗有两本书应该说是写得最细致的,这两本书都是80年代末由我经手出版的;一部是民俗学家常人春先生的《旧京婚丧礼俗》,后来我给起了个通俗的名字叫《红白喜事》,常人春讲的是市井的旧式婚丧礼俗,所述甚为翔实全面。再有一部就是爱新觉罗·灜生先生的,讲满...  

評分

159页: 讲旧式婚俗有两本书应该说是写得最细致的,这两本书都是80年代末由我经手出版的;一部是民俗学家常人春先生的《旧京婚丧礼俗》,后来我给起了个通俗的名字叫《红白喜事》,常人春讲的是市井的旧式婚丧礼俗,所述甚为翔实全面。再有一部就是爱新觉罗·灜生先生的,讲满...  

用戶評價

评分

民國小說寫作指導必讀數目,各行各業,風土人情,民俗掌故,牛比牛比!

评分

消失的故國風物

评分

趙先生贈書,在大連迴來的高鐵上陸續讀完,有些片段也曾聽他提起過。很多可以展開,我倒是覺得這個作成書,不如作成訪談式的紀錄片,更加聲色並茂。近來愈發覺得文字的局限性瞭。

评分

涉及老北京各方麵太大的範圍太多的內容,口述也打些摺,北京不太熟悉老北京就更陌生,這書給熟悉北京的讀者讀更閤適,否則要麼切口小些要麼原原本本講清來龍去脈。北京七次大變革:辛亥旗人倒、五四破舊俗、輝煌十年安、淪陷簡約過、49破與立、文革大禁錮和大遷大變化。老早好日子住宅: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講究的長衫:同樣的款和料和色,隻在暗綉花上,上午花枝含苞午後競相開放。陰丹士林純藍工藝民國風行學校;皮貨:老羊皮最賤,依次上來狐皮灰鼠貂皮貉皮水獺海龍。京西禦稻,齊如山糧店,三不沾和炒豆芽是飯店外敬菜。藍鋼車最好的火車張作霖坐,因太監坐馬車所以多坐騾車;楊小樓是四塊獨闆金絲楠木棺材;西醫分德日派和英美派,協和最好。作者談到自己經曆部分都好看,貼切生動。

评分

#很有趣味的一本書。百年來北京的變遷,不論是衣食住行還是文化、藝術方麵都有詳細的介紹,帶我們迴味感受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喜歡舊日年節的風俗,還有那令人饞涎欲滴的美食,最意外的是讓我又重拾京劇的愛好。很多舊日的藝術是值得被保護和發揚的,真的希望這些國粹不要被遺忘,不要丟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