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E.安布罗斯生于1936年,在威斯康星州怀特沃特长大。1960年,安布罗斯开始在新奥尔良大学任教,并着手撰写一本名为《责任、荣誉、国家》的西点军校史。他28岁时,艾森豪威尔总统请他为自己写传。
自那时以来,安布罗斯已经出版了二十多本书。其中的《D日——1944年6月6日》、《不屈不挠的意志》,《世上独一无二))被《纽约时报》列为畅销书。他担任过斯皮尔伯格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历史顾问,还参加了许多美国全国性电视节目的工作,包括由历史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制作的节目,并参与了HBO史诗性连续剧《兄弟连》的制作。
安布罗斯曾任位于新奥尔良的艾森豪威尔中心荣誉主任、《军事史学季刊》主笔、“美国河流”理事会成员、并且是“国家D日博物馆”的创建者。2002年10月13日因肺癌逝世,享年66岁。
《兄弟连》中的兄弟连指的就是101空降师中的E连,也就是《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瑞恩所属部队,是1942年美军最优秀的作战精英。1944年4月,美国把E连所属部队的6700名伞兵全部送往前线,由于飞机受到袭击,几乎所有的伞兵都没能在预定地点着陆。于是,E连一边寻找队伍,一边开展艰苦的战斗,死伤率高达150%(因为死伤后补充的人又再次负伤死去),但却围剿了希特勒位于西特斯加登的大本营。该连幸存的最年轻的士兵莱斯特,在世纪之交把自己作为盟军在诺曼底的难忘经历和对兄弟连战友血泪凝结的珍贵回忆,告诉了曾担任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历史顾问的二战史专家史蒂芬·安布罗斯,后者在对幸存者进行长时间访谈并参考了当年战士的日记和家书后,写出了《兄弟连》一书。
">兄弟连 英文版>>
这本书,是我高中某个暑假逛书店的时候偶然间遇到的。 所幸,我买下了他。 立刻着迷。 兄弟连里,友情是无处不在。 从组建,到最后攻占鹰巢。 我们都随着E连的英雄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起对着希特勒大喊,我们来了! 兄弟连,兄弟!
评分终于看完<兄弟连>了,心情复杂激动挣扎.因为是断断续续几天看完的,所以一路心情从抑扼难咽到涕流满面再到心存幸免,不断变化. 其实,从最开始的前言部分,我就开始想哭了. "一位士兵去当地的洗衣店取回自己的衣物,洗衣店老板娘问他能不能替他的战友们把衣服取回去,当她一个一个地...
评分经典不愧为经典。读完此书感觉似乎与E连的兄弟们共同经历了这场艰苦卓绝的鏖战,当最后温特斯少校宣布“战争结束了”,那种感慨感同身受,心中顿时五味杂陈。家就在不远处,回家,回家。。。 孙子:“爷爷,你是英雄吗?” 温特斯少校:“我不是,但我曾与英雄们一起战斗。”
评分可以说是带着一份崇敬的心情读完整本书的, 大三的无意之中,率先睹了电视里温特斯的风采, 那时还有感于大黄狗与其的相似,一阵子乐~ 那份回忆有幸能与easy分享, 真真可以说是读者的幸事了。 共同搏命、一起战斗, 这份触动无与伦比,久违的魂萦梦牵之感~
评分除了这本书之外,还可以搭配着读一下温特斯少校的回忆录《亲历兄弟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其实还有一部纪录片《我们孤胆,我们并肩》,但还没找到。温特斯少校已于2011年1月2日逝世,享年92岁。
译的不要太糟
评分carenhee
评分史实远比小说惨烈。
评分七年前老哥临近出国,也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记得我赠送他这本书,是他出国时我能赠送的唯一礼物。七年了,我们这对一起长大的兄弟从未相见。看着我的侄子在美国出生,他看着我的事业稳定和婚姻幸福,一切的一切都顺着似乎该有的人生轨迹。而不变的还是我们惊人相似的爱好、习惯以及永不需要改变的兄弟情。
评分“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