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近百万字,是老舍作品中最长的一部,也是写作时间最长、花费精力最多、完成过程最艰难的一部作品。
作品以抗战时期的北平沦陷区为背景,描写了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侵略军无条件投降这八年间,北京城内“小羊圈”胡同里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的十几户人家、一百多人的心理和遭遇,他们的沉浮荣辱、生死存亡、所受的精神折磨及深重苦难,再现了在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下,北平人民由惶惑苦闷、忍辱偷生到逐渐觉醒、反抗的过程,歌颂了他们可贵的民族气节以及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意志和抗战决心。作品也通过传神的描绘,对老中国的“国民性”及封建文化对于人的精神束缚进行了透剔的反思,意蕴极其丰厚。
《四世同堂》是一部“笔端蘸着民族的和作家的血写成的‘痛史’和‘愤史’”,结构宏大,书写从容,人物描写栩栩如生,表现出思想和艺术的全面成熟,是老舍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高峰。
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1924年远赴英国,任教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并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归国后曾在齐鲁大学、青岛大学教书。1949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8月24日,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著有《老张的哲学》、《二马》、《赵子曰》、《离婚》、《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正红旗下》、《月牙儿》、《鼓书艺人》等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
插图者:丁聪(1916—2009),笔名小丁,生于上海,19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作品。曾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长期担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美术编辑,为《读书》杂志创作漫画。曾为鲁迅、茅盾、老舍等著名文学家的作品,画了大量插图,著有《古趣图》(1999)、《文人肖像》(2000)、《丁聪老漫画》(2004)、《丁聪新漫画》(2007)等。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分为《惶惑》《偷生》和《饥荒》三部。其中,第三部《饥荒》因各种历史原因未能完整发表,手稿也在变故中遗失,始终是一大遗憾。 2014年,经多方努力,赵武平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的浦爱德档案中,找到了《四世同堂》的英文译稿,其中第三部《...
评分一个偶然的原因,重新看完了老舍的《四世同堂》。说是重新看,其实以前并没有看过。对很多名著的感觉都是这样,总听人说,也看过电视剧,就觉得自己看过了。 开始还担心看不下去,但拿起来就放不下了。我以前认为很多国内的经典,都名不符实,但对于老舍,我显然属于无知和不...
评分每个工作日的上班和下班地铁,都在看《四世同堂》中过去,去回一个小时的地铁只能看一节一万字左右的故事,前天周末终于看毕。 对于《四世同堂》,和老舍的《离婚》和《骆驼祥子》比起来,可以说是急就章的作品。一共100节的小说,最末13节在文革中丢失,最后籍由译者由英文...
评分 评分一个偶然的原因,重新看完了老舍的《四世同堂》。说是重新看,其实以前并没有看过。对很多名著的感觉都是这样,总听人说,也看过电视剧,就觉得自己看过了。 开始还担心看不下去,但拿起来就放不下了。我以前认为很多国内的经典,都名不符实,但对于老舍,我显然属于无知和不...
前些年去北京,去之前翻起《四世同堂》。短暂的几天,与一班同学,那时快要到春天了,北京却还是到处黑压压的枯枝和阴天,我们同样去逛了些胡同,围墙房屋都挺新的。回来后才耐着性子把书读完了,但是并不喜欢,风格太写实了,我看不到文字、故事的表象外更真诚、更深沉的东西。我至今对旅途还念念不完的是乘坐火车回来的时候,我们经过一大片空旷的黄色的油菜花田,远处只有一两所低矮的房子。
评分我读过的现代中文小说里,这本书是排在前三的。一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水平成就一般,研究者也自嘲越研究水平越低。我很少读现代文学作品,但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观点,老舍先生可以当之无愧地代表中国文学,历史欠他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评分读瑞宣看到了自己。
评分时隔二十多年再看,越发敬佩老舍先生!
评分国家,有国才有家。国亡了,四世同堂的家何以生存?要么苟延残喘,要么奋起反抗,哪样才活得精彩?烽火乱世只有国破家亡,太平盛世方能四世同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