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香港這些年

我們香港這些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信齣版社
作者:徐天成
出品人:
頁數:376
译者:
出版時間:2016-3
價格:49.8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865816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香港
  • 文化
  • 城市
  • 曆史
  • 人文
  • 《中國國傢地理》圖書係列
  • 思考
  • 我想讀這本書
  • 香港曆史
  • 社會變遷
  • 城市發展
  • 民生觀察
  • 文化傳承
  • 生活記錄
  • 地方誌
  • 紀實文學
  • 城市記憶
  • 時代縮影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繁華閃耀的香港,文藝作品裏的香港,娛樂明星的香港,街巷美味的香港,瘋狂購物的香港,迪士尼樂園的香港,顛沛流離終於迴傢的香港,充滿活力又無所依傍的香港。受關注的香港,被遺忘的香港。自由的香港,壓抑的香港。

你的香港,我的香港。

他的香港。

自稱“港慫”的北漂律師徐天成,看 到廖信忠所著《我們颱灣這些年》之後,深受啓發,希望能以一位普通香港人的視角,通過自己那支微小但真切的筆,來說說一個真實甚至未知的香港。

徐天成與廖信忠同為1977年生人,這30多年來,香港的發展?香港人的心理歸屬感究竟是怎樣的?香港的身份和颱灣有什麼不同?香港迴歸前後,當地人的生活有何變化?香港人是怎麼看內地人的?

一本書無法展現全貌,隻不過是一個普通香港人的真實告白。在“藉來的地方”,他們如此生活。

著者簡介

徐天成,七零後,擁有內地與香港的律師資格。在香港大學經濟係畢業後,曾在美國工作,後赴英國攻讀法律。2006年,移居北京,現在在一傢IT企業從事法律工作。工作以外,喜歡全國到處跑,通過認識不同的中國人、中國事,思索香港在整個國傢中所身處的位置和能發揮的作用。

圖書目錄

1977 “藉來的地方、藉來的時間” /我和我傢
1978 從劫機事件看香港與兩岸關係
1979 從港督訪問北京說起/地鐵/從“阿燦”到“港燦”——香港人對內地觀感的轉變
1980 “即捕即解”——關於香港的族群/童年點滴——海與茶樓
1981 我的學校
1982 我的社區銅鑼灣——從暴動說起/從梅艷芳、黃霑到粵語流行歌麯
1983 上小學,要取個英文名
1984 中英聯閤聲明
1985 僵屍片和香港人的迷信
1986 港督尤德逝世/第一次迴內地的經曆
1987 搬傢/《大約在鼕季》
1988 香港電影審查製度
1989 我的中學生涯/我傢第一颱電腦
1990 星爺
1991 你可能不知道的90年代香港流行文化/移民潮
1992 日本風/肥彭/“不漏洞拉” /我的1997 /港姐
1993 香港吹起颱灣風/巨星隕落
1994 中學會考
1995 香港—北京交流團
1996 港大/《古惑仔》/香港黑社會/珊珊
1997 迴歸/減薪裁員、通縮、負資産、破産
1998 新機場
1999 大學畢業/打風
2000 去加州工作/科網熱在香港
2001 再續北京緣
2002 留學英國/香港的英國影子/香港廉政公署
2003 非典/香港的郊外
2004 香港的選舉
2005 迪士尼PK海洋公園
2006 從律師執業儀式到香港法律製度
2007 港眼看北京
2008 TVB
2009 扒龍舟/香港的節日
2010 兩地學習的差異
2011 政府派錢
2012 《春嬌與誌明》——雜談香港男女的愛情觀
2013 陸港矛盾
2014 高官貪汙案——香港人一個月究竟賺多少錢?
2015 《我們香港這些年》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未看此书前,我以为这是一种社科类读物,仔细看过以后,发现我定位错误。这是比较私人性质的回忆性文章,在略显琐碎的个人生活里,很多年份里提及着大事件。看年份也知晓平均下来一年里谈不到太详尽的内容,所以读起来感到浮光掠影。由于作者的年龄所限,写下来的切身...  

評分

1*很好读,睡前读物和厕所读物。 2*能够从一些比较微观的方面了解香港。 3*作者有大男子主义倾向。 4*辩证得有点舔,不是特别真诚。 但是从另外的方面看,作者徐天成自己给本书的定位也应该仅仅只是大众读物而已(书中有所提及),所以也算是做到了轻松、有趣、长见识。使得我...  

評分

未看此书前,我以为这是一种社科类读物,仔细看过以后,发现我定位错误。这是比较私人性质的回忆性文章,在略显琐碎的个人生活里,很多年份里提及着大事件。看年份也知晓平均下来一年里谈不到太详尽的内容,所以读起来感到浮光掠影。由于作者的年龄所限,写下来的切身...  

評分

当我们在一个地方居住久了,习惯的生活节奏,一成不变的交际圈子,很容易让我们麻木,忽略了生活周遭的变化。《我们香港这些年》的作者徐天成,土生土长的香港仔。面对自己所生活的香港的变化,他在文中写到,“这种变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得来不易,实在需要有更多人把他记...  

評分

当年是和我最好的朋友一起去的香港,她带我去了很多地方,我对香港最初的认识也全是她所传授给我的,得之启蒙,我知道了很多丰富有意思的事情 还记得我在香港的街道上,看到那三个字的条幅触动很大,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可以言论自由,是有着一个怎样的历史渊源才可以和我们不一...

用戶評價

评分

能增進對香港的瞭解,但寫得太淺,打發時間的書。插圖是敗筆,用手繪的照片還不如直接用照片。

评分

過於跪添內地 讀不齣《颱灣那些年》的感動

评分

半吊子水準,既沒深度,又沒細節。還一會兒為大陸說兩句,一會兒為香港說兩句,一會兒再為英國說兩句,沒有一以貫之的思考準則。

评分

流於錶麵

评分

其實是“我”的這些年。書寫得偏保守。由於是模仿我們颱灣這些年,所以比較套路化。感覺作者有點像這些年來大陸拍片的香港導演,不僅失去瞭港式風格,大陸人的興趣點其實也把握得似是而非。這種以身邊事建構大曆史的工作看來不是件簡單的事。需要喜聞樂見,看後又有足夠的信息量。這本書做得不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