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愚

钓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乔治·阿克洛夫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张军
出版时间:2016-2
价格:5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65743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心理学
  • 经济
  • 行为学
  • 商业
  • 罗伯特席勒
  • 行为经济学
  • 经济&管理
  • 钓鱼
  • 智慧
  • 愚昧
  • 哲学
  • 思考
  • 人生
  • 幽默
  • 寓言
  • 隐喻
  • 自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的核心信条就是:自由市场制度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但现在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变成了随时准备绊倒消费者的“看不见的脚”。

两位诺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罗伯特·席勒认为,市场在为我们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信息不对称等让我们成为“钓愚”中的受骗者。

作者历数从投行到政客,从汽车销售到房地产中介,从烟厂到酒厂,从食品厂到制药商,从信用卡到广告,无不存在“自由的欺骗”。他们以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详实的数据、幽默的阐述揭示了从日常生活到金融、政治等层面的富有想象力的钓愚手段,从另一个角度反思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钓愚不仅让普通大众损失惨重,而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性风险,导致经济崩溃。

作者进一步强调,如果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和普通大众都能意识到钓愚的普遍存在,就能辨明和杜绝可能导致严重危机的欺骗问题,从制度创新、市场干预等方面实施更有效的监管,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增强对经济危机的预测和把握,让“看不见的手”更好地为经济、为社会服务。

这本书无疑将永远改变我们看待市场的方式,并改变我们在未来应对钓愚的选择。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经济运转的人,这本书将提供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角度。而对于生活在当下的每个人来说,这本书更是不容错过。

作者简介

乔治·阿克洛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首席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引入经济学理论,其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贫困问题、家庭问题和货币政策等。他还与罗伯特·席勒合著了另一部重要著作《动物精神》。

罗伯特·席勒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标普/凯斯-希勒全国房价指数联合创始人、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还是一位畅销书作者,在金融市场、行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不动产等方面著作颇丰,包括《动物精神》(合著)《非理性繁荣》《金融与好的社会》《新金融秩序》等。

目录信息

前言
导论 防不胜防的陷阱:欺骗均衡
第一部分 未付的账单与金融崩溃
第一章 诱惑之路
第二章 信誉透支与金融危机
第二部分 各种各样的欺骗
第三章 广告商知晓如何放大大众的弱点
第四章 汽车、房地产和信用卡中的欺骗
第五章 政治欺骗
第六章 食品欺诈、制药与舌尖上的欺骗
第七章 创新:好的,坏的和丑的
第八章 烟草与酒精
第九章 为利润而破产
第十章 米尔肯的骗局:以垃圾债为饵
第十一章 反制欺骗的英雄
第三部分 结论与后记
结论 案例与一般教训
后记 欺骗均衡的显著性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当有问题的疫苗被曝光后,社会的恐慌比当年三鹿的三聚氰胺问题相比并不会差距过远。当然这个时候,官方的反应和表态似乎异常的相似,官媒认为疫苗并没有什么问题,就像当年的事情不了了之,入狱的人员如今莫名其妙地被减刑。是的,所有的这一切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毕竟我们...  

评分

一、亚当斯密 市场经济的理论鼻祖亚当斯密也反复强调,现代社会必须有法制,否则市场会失灵,而法制体系不能有商人或者利益集团定。很多问题上任凭自由市场自行发展会伤害国家利益,因此为英国及殖民地运输贸易品的商船必须由英国制造,这一法令从根本上保证了英国军舰的制造能...

评分

这是一本科普类的书籍,文中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但是从未见过一本科普类的书籍写的如此严谨,单单注释的厚度就占了1/10。 书籍采用叙事类的描述方式,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将生活中鲜活的例子呈现在你的眼前,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人是非理性的,而商家正是利...  

用户评价

评分

随便翻翻还行,杂志专栏的水准。

评分

16书109。几个早晚翻完两位诺奖大家写的这本小书,近而不浅、质而不俗。闭上眼睛、扪心自问,有几人够得上理性人的假设?莫说难为理性人,即便是理性人,面对这么多信息,加之时间这个维度,又有谁能算得过来?书里反复讲的欺骗均衡这个概念,俺理解,就是骗别人和骗自己之间实现的均衡。骗别人以为自己得了便宜,骗自己以为自己卖了乖,各得其所,各得其乐。

评分

列举了一些欺骗的案例,从心理与信息两个层面加以解读,试图说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不足之处。期待很高的一本书,有点小失望,案例不够详实(不如纪实类作者),而解读又似乎缺乏深度和新意,最末试图提出经济学新框架略显牵强。

评分

我喜欢

评分

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的非理性;欺骗均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