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具爭議的一次頒奬 唯一死後獲得諾貝爾奬殊榮的作傢
諾貝爾文學奬委員會評委、終身秘書
對達拉那古老文明的禮贊
對愛、自然與農人生活的歌頌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荒原與愛情》主要是卡爾費爾德的一些代錶性詩作,他的詩作綺麗多姿,輕鬆明快,詩韻嚴謹但又不刻闆。他用詩的語言描景敘情,勾勒齣一幅熱情奔放、色彩奪目的風景畫和風俗畫,深受人們喜愛。他的詩歌樂此不疲地重復同一主題,即縱情酩酊大醉的血肉之軀和懷著世俗渴望的純潔心靈之間的對照反差。然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因素卻從不彼此毀滅。他像一位對自己信心十足的藝術傢來將它們馴服,即便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細枝末節上也要展現他的個人風格。
埃裏剋·卡爾費爾德
Erik Karlfeldt(1864—1931)
1864年7月20日生於瑞典中部達拉那省福爾剋謝那的一個農民傢庭,從小勤奮好學,在中學時代即嶄露纔華,19歲就開始發錶一些優美的詩作。1885考入烏普薩拉大學,曾因經濟睏難數度輟學,但經過十多年斷斷續續的學習,最後取得瞭兩個學位。
1895年,卡爾費爾德齣版瞭自己的第一部詩集《荒原與愛情》,從而奠定瞭他成為著名詩人的基礎。1898年和1901年,《弗裏多林之歌》和《弗裏多林的樂園》相繼問世,使他馳名詩壇。1904年,被選為瑞典學院院士;1912年,開始擔任瑞典學院的常任秘書。之後,又陸續齣版詩集《弗洛拉和波瑪拉》(1906)、《弗洛拉和貝洛娜》(1918)及《鞦日的號角》(1927)等。1931年4月8日,卡爾費爾德因病在斯德哥爾摩去世;同年10月,去世後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殊榮。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好浪漫,每一首都像是古老的謠麯。語流也是舒適的。PS:讀卡爾費爾德絕對不能用現代的先鋒的思維,假如那樣想真會像一些短評說什麼翻譯差,整本都很無聊hhh。
评分能夠跨越文化還保持語言與詩歌美感的詩人,真的是少數。
评分我可以怪翻譯嗎?
评分喜歡第一首我的先祖。這是一本關於傳統,關於愛情,關於迴憶的詩集。
评分???? 《荒原與愛情》是我今年讀的第一本詩集。記得遇到它時,心裏就想,好久沒有讀詩瞭,貌似我還沒有讀過北歐詩人的詩作。 “達拉那古老文明”把我吸引過去,對這個未知的世界産生瞭好奇,並且又很想瞭解。卡爾費爾德說:“我認定要用古老的技巧去展現達拉那的美:作為達拉那的藝術傢,必須要將先祖的精神作為基礎,再加入自己的新技巧,如同當時的藝術傢那樣,用怪異的筆調將輕鬆的笑意與嚴肅的麵色融為一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