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係錢穆先生於北京大學所講秦漢史之講義。主要論述秦漢時期的學術、政治及社會經濟情況。書中對秦漢博士官製、傢言與官學、封建與郡縣製度、朝廷對匈奴之態度、漢武重農輕商之經濟政策等內容進行深入討論,是關於秦漢時期曆史的一本重要論著。
編輯推薦:
1. 本書最初係錢穆先生在北京大學授課之講義,議論暢達,看書猶如聽講。
2. 本書上自秦之統一,下迄新莽覆亡,讀罷此書,會對秦漢史的概況有所瞭解。
3. 作者從學術、政治與社會經濟三者兼及並重,更加直觀地對秦漢史進行解讀。
4. 作者對秦漢博士官製度、傢言與官學之代興、秦焚書與漢錶彰五經有深入分析,特彆對於新莽代漢而起進行闡發;並對封建與郡縣製度之遞變、朝廷對匈奴之態度、漢武重農輕商之經濟政策進行精密探討,會通明辨,對學者之治史方法有大啓發。
錢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賓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學、中學教員。1930年,他由顧頡剛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學執教,從此躋身學術界。曆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锡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與唐君毅、張丕介等創建新亞書院,任院長。1967年10月,錢穆先生移居颱北。1990年8月在颱北逝世。
錢穆先生博通經史文學,擅長考據,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畢生著書七十餘種,另有大量學術論文,共約一韆八百萬字。他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曆史的通論方麵,多有創獲,尤其在先秦學術史、秦漢史、兩漢經學、宋明理學、清代與近世思想史等領域,造詣甚深。錢穆先生在現代中國學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钱穆《秦汉史》读后 钱穆的《秦汉史》和《国史大纲》早有耳闻,两书在很久以前就已开读,但囿于作者几乎等同于文言文的行文,哥才疏学浅,阅读十分缓慢。今天爬山之后,终于厌倦了只能在地铁上几页几页推进的速度,从香山直接跑到六教,看到晚上,...
評分一、文化西渐。 秦国的文化体系较东方六国更为落后,因此它是在吸收东方文化中进步的(任用众多东国客卿),但它的吸收是选择性的,秦国重视的是东国文化的实用性,因此更倾向接纳三晋之地的实用人才(张仪、范睢、甘茂、公孙衍等人),也因此有些轻视非实用性的东方文化。 二、焚...
評分学识有限,只能看个大概,武帝给中国开了个不好的先例,盐铁专营,结果经历了几千年,一直到今天,大家都在嚷嚷着国进民退,凡事有因必有果,今日之中国,是当日武帝之中国的果。 武帝的时候,人们对于财富,对于经济没有那么深刻的认识,文景的黄老和无为而治造就了第一次的经...
評分从未如此用力的去读一部史书。于我来说,读这部书也非得用全力,否则势必渺无所得。所用力者四,僻字,奥句,不查则无以知涵义,此其一;典籍,引据,不索则无以知源流,此其二;人物,地理,礼祀,祭器,不考无以知所谓,此其三;制度、历法、学术、吏治,不究则无以获精...
評分据“序”,钱穆先生《秦汉史》为其一九三一年秋任教北京大学历史系所撰讲义,一九三二年写至王莽。因专力撰写《近三百年学术史》及讲通史,《秦汉史》搁置。此书即据北大油印讲义,“校其讹文,稍稍补申其语气未足,而以仍其内容旧贯”。《秦汉史》有另一版本为钱穆先生兼课清...
先說版本,雖為簡體橫排,但紙質裝幀可稱上流。再說書,感覺錢賓四的書多著重於思想文化史方麵,總是以思想史為主軸點綴些經濟製度史。另外錢老的學究氣太重,書讀起來不親和啊。但是第一章論秦的文化源流與變遷真是精彩,可稱是拍案稱絕。另外最後一章寫王莽總感覺少瞭點什麼,說不好。
评分大漢還是那個大漢。為庶民請命者,被搞臭於曆史;居功至偉,也不遭待見。庶民不值啊!
评分大漢還是那個大漢。為庶民請命者,被搞臭於曆史;居功至偉,也不遭待見。庶民不值啊!
评分先說版本,雖為簡體橫排,但紙質裝幀可稱上流。再說書,感覺錢賓四的書多著重於思想文化史方麵,總是以思想史為主軸點綴些經濟製度史。另外錢老的學究氣太重,書讀起來不親和啊。但是第一章論秦的文化源流與變遷真是精彩,可稱是拍案稱絕。另外最後一章寫王莽總感覺少瞭點什麼,說不好。
评分大漢還是那個大漢。為庶民請命者,被搞臭於曆史;居功至偉,也不遭待見。庶民不值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