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化研究

德国文化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伯杰
出品人:谭徐锋工作室
页数:280
译者:
出版时间:2015-8
价格:5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3188994
丛书系列:中华学人丛书
图书标签:
  • 德国
  • 文化研究
  • 历史
  • 李伯杰
  • 文化
  • 2015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德国文化
  • 欧洲文化
  • 社会研究
  • 人文科学
  • 历史研究
  • 艺术文化
  • 哲学思想
  • 民族传统
  • 文化研究
  • 社会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德国文化的基本面貌究竟是什么样?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何在?系统地认识德国文化的现状、追溯这种现状的来龙去脉,已经成了我国国际关系事务中的一个热点。本书力图揭示德国文化的历史成因、展示德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对德国当代文化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期待有助于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德国,有助于认识色彩斑斓的德国文化,促进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

作者简介

李伯杰,云南昆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德国早期浪漫派文学和德国文化史研究。著有《德国文化史》,发表关于德国浪漫派和德国文化史的学术论文数十篇,译有美学、文学理论、文化理论等方面的学术著作近百万字。曾在《读书》开设“德国文化史随笔”专栏,现为“腾讯•大家”专栏作者。

目录信息

德国文化研究 1
绪论 8
第一章 “身处欧洲中央”:影响德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条件 14
引言:“身处欧洲中央” 14
第一节 破碎而开放的空间 15
1. 碎片化的自然地理 15
2.没有天然边界的空间 16
第二节 “不合时宜的大块头” 18
1.“力量均衡”与弱势中心 18
2. 弱势中心的“大块头” 18
第三节 “中部位置”的后果 23
第四节 “中间位置”对于德意志民族心理的影响 24
结语 25
第二章 “迟到的民族”:历史的负担 27
引言 27
第一节 辉煌的开端 27
1.德国历史的基本走势 27
2. 德国历史的开端 28
3.“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 29
4.大有大的难处 32
第二节 近代以来的步履蹒跚 34
1.“打满补丁的地毯” 34
2. 普鲁士的崛起、德国的统一及其遗留问题 35
第三节 自由与统一之不可兼得 35
结语 39
第三章 德国历史的几个特点及其对德国文化的影响 40
引言 40
第一节 “与众不同”的几个表征 40
1.“何处是德国?” 40
2.衰而不亡 42
3.边缘和中心、“外地” 的分量 44
第二节 屈夫霍伊塞的巴巴罗萨纪念碑或德国历史的悲情性 51
1.“屈夫霍伊塞的传说” 51
2.巴巴罗萨沉睡的启示 53
3. 帕齐法尔的单纯与德意志的苦难 55
结语 57
第四章 “诗人的民族”:语言文学在德意志民族意识建构中的作用 59
引言 59
第一节 “文化民族” 59
第二节 “诗人的民族” 61
1. 奖牌的背面 61
2. “语言民族”与“文化民族” 62
第三节 德语与德意志民族 64
1. 马丁•路德的《圣经》译事与德意志的共同语言 64
2. 文学与德意志民族意识 65
3. 文化的碎片化与文学的纽带作用 67
第四节 “读书做官”及“文化修养” 68
1. 德国版的“读书做官论” 68
2. “文化修养” 69
第五节 小城魏玛 70
结语 72
题外话:魏玛的悖论 73
第五章 “一个麻烦的祖国” 76
引言 76
第一节 “您爱德国吗?” 77
1.“我是谁?”与热爱自画像的民族 77
2.认同缺失与寻找认同 78
第二节 艰难的德国认同之路 80
1.“老民族”与“新民族” 80
2. 德意志民族认同危机的产生及民族认同建构的过程 81
3. 第二帝国的尝试 83
4. 不幸的魏玛 86
5. 传统的断裂与认同缺失 88
6. “文化民族” 89
7. 回避历史问题与国家认同 90
8. 战后寻找认同的努力 91
9. 民主德国与民族认同问题 92
第三节 二战后的认同问题 94
1. 国家/民族认同缺失的后果 94
2. 自相矛盾的民族认同 95
3. 多元文化中的探索 95
结语 97
第六章 德国文化的符号 99
引言 99
第一节 德国符号 99
1.国家符号 99
2.德国符号 100
第二节 国旗上的颜色 101
1. 黑-红-金三色的缘起 101
2. 黑-红-金旗第一次升起 104
3. 旗帜之争:黑-白-红vs黑-红-金 107
4. 旗帜之争:黑-红-金二度升起 107
5. 第二次旗帜之争:黑-红-金三色旗再度升起 110
第三节 坎坷的国歌之路 112
1. 德国国歌的尴尬 112
2. “德国人之歌”的坎坷国歌之路 118
3.歌词的段落之争 126
4.《德国人之歌》分析 130
结语 133
第七章 安全感缺乏症 135
引言 135
第一节 “德国人的恐惧” 136
1. 表现形式 136
2. 老外看“德国人的恐惧” 138
3. 德国人看待“德国人的恐惧” 141
4. 弃核之争 145
第二节 “German Angst”产生的历史原因 147
1. 关于恐惧 147
2. 聪明的爱尔莎 148
3. 悲情历史与“德国人的恐惧” 150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民族的精神创伤 154
4.1 二战后德意志民族精神创伤的症状 154
第三节 德国人的对策 160
1. 二战后“德国人的恐惧”的发展轨迹 160
2. 关于“德国人的恐惧”的研究状况 162
3. 规避不确定性:寻求安全感 165
4. 如何摆脱恐惧 171
结语 174
第八章 红酒、烛光和鸣鹿:德国文化中的“安逸/惬意” 176
引言 176
第一节 什么是“安逸/惬意”? 177
第二节 什么是德国式的“安逸/惬意”? 179
1. 德国式的“安逸/惬意” 179
2.“安逸/惬意”发生的空间及其中的器物 182
3. “安逸/惬意”发生的时间 183
4. “安逸/惬意”场合中的人 184
第三节 “安逸/惬意”何以被视为德国文化特有的现象? 185
1.市民阶级的“退却” 185
2.内在化与“安逸/惬意” 186
3. 德国“安逸/惬意”文化的四次复兴 188
结语 189
第九章 在那密密的森林里 192
引言 192
第一节 森林之于德国人 193
1. 德意志民族的森林情结 193
2. 德意志民族森林文化的渊源 195
第二节 森林的商业化和神圣化 197
1.森林的商业化及无害化 197
2. 社会大转型与森林的神圣化 201
第三节 森林崇拜为何产生于德国 212
第四节 橡树与菩提树 215
1.橡树 215
2.菩提树 218
3.橡树与菩提树 220
第五节 森林崇拜在当代德国 221
结语 223
参考文献 225
[中文部分] 225
[德文部分] 225
[英文部分] 228
[互联网站] 228
[工具书及工具书网站] 22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真话:文章汇编,缺乏深度和逻辑 假话:哇,李老师你太棒了,我读了好几遍!

评分

“魏玛的成功反衬出的是德意志的悲哀”。之所以悲情,乃是植根于历史文化中的无奈、缺乏安全感与认同感。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评分

挺失望的 文字啰嗦 分析无深度

评分

“魏玛的成功反衬出的是德意志的悲哀”。之所以悲情,乃是植根于历史文化中的无奈、缺乏安全感与认同感。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评分

真话:文章汇编,缺乏深度和逻辑 假话:哇,李老师你太棒了,我读了好几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