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空间

回忆空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德) 阿莱达·阿斯曼
出品人:
页数:520
译者:潘璐
出版时间:2016-3
价格:7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63945
丛书系列:历史的观念译丛
图书标签:
  • 文化研究
  • 记忆研究
  • 社会学
  • 阿斯曼
  • 文化记忆
  • 历史记忆
  • 人类学
  • 历史
  • 回忆
  • 空间
  • 情感
  • 成长
  • 时间
  • 记忆
  • 心灵
  • 人生
  • 故事
  • 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何谓“记忆”?它的机制、媒介、功能是怎样的?诸如此类的问题,近年来已经引起历史、生物科学、信息科学、政治学、哲学、宗教和艺术学等诸多学科的关注。阿莱达·阿斯曼在本书中运用各种研究工具,以文学经典、装置艺术等具有象征形式的传承的全部内容为研究对象,细致考索了文化记忆的种种功能和媒介的形式及变迁,为“文化记忆”搭建了丰富、深刻而又颇具解释力的理论框架。

本书与《文化记忆》一起,被视为“文化记忆”理论的奠基之作。

阿莱达·阿斯曼这本书不仅带领我们徜徉于文化史的长廊,更为我们描绘了记忆对于建构身份认同的意义……这段旅程中最激动人心、也是最具政治意义的一段在于,她揭示了记忆与灾难有着何等密不可分的联系。

——伊丽莎白·布隆芬,《南德意志报》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提出了很多新问题,激励更深入的研究。在近些年的文化学研究的相关论域中,阿莱达·阿斯曼的《回忆空间》具有毋庸置疑的突出地位。

——布里吉特·迈耶尔,法兰克福大学

1992年,著名埃及学家扬·阿斯曼出版了里程碑式的名著《文化记忆》,关注的是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作为记忆和回忆形式的嬗变……阿莱达·阿斯曼的《回忆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文化记忆》的延续和回应,她把目光投向了近代的文化记忆问题。

——米夏埃尔·施密特,《文学批评》

《记忆空间》的一个明显的优点是,作者多年来持续跟踪相关讨论,将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梳理;以此为基础,对不同关注点、此前只受到泛泛研究的许多事例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透彻阐释。

——大卫·米基雷,《文化诗学》

作者简介

阿莱达·阿斯曼(Aleida Assmann),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英美文学系荣休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在英语文学和记忆研究领域著述颇丰。近年主要从事德国“二战”后的记忆问题,文学与社会中的代际关系,以及记忆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她与扬·阿斯曼(Jan Assmann)一起,贝视为“文化记忆”理论的奠基人。

目录信息

“历史的观念译丛”总序
前言
导言
第一部分 功 能
第一章 记忆作为“术”和“力”
第二章 纪念的世俗化——记忆、声望、历史
第三章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回忆之争
第四章 华兹华斯与时间的伤口
第五章 记忆的箱子
第六章 功能记忆与存储记忆——回忆的两种模式
第二部分 媒 介
第一章 回忆的隐喻
第二章 文字
第三章 图像
第四章 身体
第五章 地点
第三部分 存储器
第一章 档案
第二章 存续、朽坏、残余——存储的难题以及文化的经济学
第三章 在遗忘的荒原上的记忆模拟——当代艺术家的装置作品
第四章 记忆作为苦难宝藏
第五章 档案之外
结语 于文化记忆的危机
文献版本说明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真的是很好很好的关于“记忆”和“回忆”的研究专著,本想先读《文化记忆》打下理论基础再读此书,谁知拿错了。。。结构完整 ,内容宏富。阿莱达·阿斯曼以文学文本和艺术作品的分析为载体从功能、媒介、储存三个大方面阐述文化记忆。既有观念史的书写也有概念史的演变,还有具...  

评分

真的是很好很好的关于“记忆”和“回忆”的研究专著,本想先读《文化记忆》打下理论基础再读此书,谁知拿错了。。。结构完整 ,内容宏富。阿莱达·阿斯曼以文学文本和艺术作品的分析为载体从功能、媒介、储存三个大方面阐述文化记忆。既有观念史的书写也有概念史的演变,还有具...  

评分

加利福尼亚俗语这样说道:历史只有五年。在加利福尼亚这个城市,一切都在迅速地出现,又都在迅速地消失,许许多多事情都成为文化的垃圾被堆积,那些我们称为过去或者历史的东西在飞速地从记忆中遗忘。在中国情况也是如此。上个月发生的社会热点,下个月就无人问津了,加上网络...  

评分

真的是很好很好的关于“记忆”和“回忆”的研究专著,本想先读《文化记忆》打下理论基础再读此书,谁知拿错了。。。结构完整 ,内容宏富。阿莱达·阿斯曼以文学文本和艺术作品的分析为载体从功能、媒介、储存三个大方面阐述文化记忆。既有观念史的书写也有概念史的演变,还有具...  

评分

一本有着清晰而严谨脉络的、关于“文化回忆”这样较为宽泛题目的书籍通常会让人想敬而远之,而现在,一位德国学者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媒介,使每一个阅读本书的人,都有机会得以对“空间和文化的变迁与我们的回忆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个话题一探究竟。 高明...

用户评价

评分

扬的妻子

评分

挺有趣的一本文化研究,脱离了实证与解构,走向了更深的书写实践——历史书写的记忆维度和科学维度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以一种复杂的方式相互联系。但是我们是和实证主义的历史书写的代表们完全分道扬镳地,因为我们都认为,历史书写也是修辞地进行的,也就是虚构的,意思是人造的,同样也与在某一地点的某一人群有记忆的关联。两者都不再是能够从科学话语中完全干净地消除掉的因素,两者更可能被包括在历史书写这一工作的新使命之中。

评分

觉得自己不太适合这个视角,读得有点瘆得慌。这应该是我的问题,比如就是没法看恐怖片。以及我觉得我对于“回忆”没有做好接纳的准备。

评分

《文化记忆》是理论输出,《回忆空间》是应用拓展,本书以西方正典文学评论的模式,诠释文化记忆的传承,及其传承载体的转变。读完此书能够更还的明白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乃至巫鸿的“纪念碑性”理论。本书最后写到废弃物的记忆重构的干扰时忽略了考古与灰坑的密切关系这一条件,可是作者本人是埃及学家,这种忽略是刻意的忽略,还是题目太大打住不表,让人生疑。

评分

非常幸运能在这个节点遇到这本书,从各个方面而言。知识上的惊喜还需要慢慢回味,而回忆和遗忘以及各种(可能是自己所关切却没法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意识相互交织缠绕的脉络本身就让我感觉很亲切……跑个题的话,过一种阿斯曼夫妇式的日子真的是人生理想,无论是感情上还是学术上。可惜云上没有日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