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拉·韋伯斯特

諾拉·韋伯斯特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文藝齣版社
作者:[愛爾蘭] 科爾姆·托賓
出品人:99讀書人
頁數:296
译者:柏櫟
出版時間:2016-1
價格:4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32159185
叢書系列:99讀書人 科爾姆·托賓作品係列
圖書標籤:
  • 科爾姆·托賓
  • 愛爾蘭
  • 小說
  • 愛爾蘭文學
  • 外國文學
  • 托賓
  • 外國當代文學
  • ColmTóibín
  • 小說
  • 曆史
  • 女性
  • 美國
  • 19世紀
  • 傢庭
  • 成長
  • 愛情
  • 文學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在愛爾蘭東南部小鎮恩尼斯科西,傢庭婦女諾拉•韋伯斯特中年喪夫,要獨自撫養四個孩子,手頭拮據。

諾拉沉浸在失去摯愛的悲痛中,她期待能齣現任何機會擺脫睏境和煩惱,又害怕自己要迴到結婚前的那種單調、壓抑的工作生活中。另一方麵,小鎮居民的生活距離很近,似乎人人都知道彼此的秘密。敏感的諾拉變得自我、固執,有時會失去耐心,她要捍衛自己的傢庭隱私,卻也忽略瞭兩個年幼的兒子失去父親後的傷心和變化。

漸漸地,憑藉歌唱天賦和友誼的力量,諾拉看見瞭新生活的一綫希望。

托賓曆時十年完成的這部最新小說,塑造瞭諾拉•韋伯斯特這個當代文學中令人難忘的女性形象。

——————————————————

曆時十年,愛爾蘭文學大師托賓創作時間最長的長篇小說

托賓以母親為原型,塑造瞭當代文學中最令人難忘的女性形象之一

入選奧巴馬聖誕購書書目引起轟動

2015年英國霍桑頓文學奬獲奬作品

榮膺《每日電訊報》、《星期天泰晤士報》、《旁觀者》雜誌、《金融時報》、《觀察者報》年度選書

——————————————————

主人公與讀者的情感距離如此之遠,使得諾拉•韋伯斯特有時幾乎像是幽靈。但正是托賓極度的節製,把原本可能是常見的悲痛與生存的故事,提升到心靈探索的高度。其結果便是這部閃閃發光的、簡約的小說,在書中的某些瞬間,日常生活近乎神秘。

——珍妮弗•伊根,《紐約時報•書評周刊》

這部小說理當像諾拉傾聽貝多芬音樂一樣細讀。它讓你陷入沉思……我們與韋伯斯特一傢的關聯使我們想象他們在那裏,生活著,渴望著,爐上的火劈啪作響。

——《衛報》

托賓精確的散文和對情感細微之處的關注,都在這本書中得以最佳呈現。

——《旁觀者》

著者簡介

科爾姆·托賓是具有國際聲譽的愛爾蘭當代著名作傢。他1955年生於愛爾蘭東南部一個積極投身愛爾蘭獨立運動的傢庭,畢業於都柏林大學,主修曆史和英文。

自1990年發錶處女作小說《南方》以來,托賓已齣版七部長篇小說、兩部短篇小說集、一部中篇小說、兩個戲劇和多部遊記、散文集。《黑水燈塔船》(1999)、《大師》(2004)、《瑪利亞的自白》(2012)先後入圍布剋奬決選名單,《大師》榮獲2006年度IMPAC都柏林國際文學奬等多個文學奬項。《布魯剋林》獲2009年度英國科斯塔最佳小說奬。他的最新作品是長篇小說《諾拉·韋伯斯特》(2014)。2011年,英國《觀察傢報》將其選入“英國最重要的三百位知識分子”,同年,他獲得愛爾蘭筆會文學奬,以錶彰他對愛爾蘭文學做齣的貢獻。2014年,他當選美國藝術與文學院外籍榮譽院士。

托賓的作品主要描寫愛爾蘭社會、移居他鄉者的生活、個人身份與性取嚮的探索與堅持等。他文筆優雅恬淡,內斂含蓄,被譽為“英語文學中的語言大師”。

托賓先後在斯坦福大學、得剋薩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創意寫作。目前,他擔任哥倫比亞大學英文與比較文學係教授,在紐約和都柏林兩地居住。

圖書目錄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科尔姆·托宾小说中的两个悖论,让我们不得不重新看待这位爱尔兰小说家。重新从其写作手法中觅得答案。 技法与情感 我们可以借用两个词汇——“脑力”与“心力”——来简单地划分小说家。如果说脑力小说家依靠开发脑力来完成高超的小说叙述,那么心力小说家则在探索小说表层...  

評分

科尔姆·托宾小说中的两个悖论,让我们不得不重新看待这位爱尔兰小说家。重新从其写作手法中觅得答案。 技法与情感 我们可以借用两个词汇——“脑力”与“心力”——来简单地划分小说家。如果说脑力小说家依靠开发脑力来完成高超的小说叙述,那么心力小说家则在探索小说表层...  

評分

个人对托宾的喜爱仍然比较狭隘,三年来读遍了托宾作品的所有中文译本,最喜欢的仍然是《大师》《母与子》以及《一减一》。 翻开这本书,跟随刚丧偶的诺拉经历各种琐事,到结尾才留意到她已经历了三年。合上这本书,我的心并没有像诺拉一样释然,反而强迫症发作一般不断怀疑自己...  

評分

内容简介里头说,托宾这本书写了十几年,像是多大的豪篇巨著,其实没有那么吓人。他并不是一直在写这书。好像是跟《大师》(04年出版)差不多时间开工的,他舍不得很快写完,每年悠悠然地写一章,有事没事就想想它,中间又穿插了其他几本,《布鲁克林》、《玛利亚的自白》(及...

用戶評價

评分

連續讀托賓到這一本時還是産生疲勞感瞭

评分

在往返的火車上分兩次讀完,每次讀托賓都是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文筆之剋製,情感之細微,氣氛之氤氳,很難想到還有誰能做到如此地步。奇特之處在於,書中多名配角形象鮮明,而主角諾拉始終麵目模糊,如同遊離在外,托賓用濃墨背景來陪襯中心的留白,使喪失更顯喪失,悲痛愈顯悲痛。

评分

托賓的小說總是靠日常的細節推動故事發展。開始會非常緩慢。然而等到一下子警醒過來,輕舟已過萬重山。原來後麵的變化在前文中早已有過細緻的鋪陳或者暗示。

评分

托賓擅寫shadow下的人和生活,高明得你無法判斷他是否有意為之地製造距離與神秘感。閑閑一筆帶迴過去的日子,婚前和女友們的恩怨,婚後夏夜的啤酒和談笑,幽靈是存在的,但他秘而不宣。Joan Didion的喪慟他讀過,但他從不橫剖Nora的喪慟,他寫的是流逝的時間,與周圍人的親疏遠近。沒有人體解的決定就不解釋瞭,我們眼看她一點點活得更自在,也希望讓兩個兒子更自在,一點點重掌生活的自主權,但不是強勢的。偶爾一點驚心動魄,是在霧氣迷濛的海灘上對幽靈的渴盼,在音樂課上點一句這是亡夫未曾涉足的地方,是在大女兒帶男友迴來時不期然的打扮,被洞穿的心事。依舊不解釋。就是這不解釋讓人心甘情願地跟隨,心甘情願在迴憶與舊地間與命運共處,誤以為我們也走齣瞭陰霾,誤以為我們也走齣瞭傷痛。

评分

最後一章諾拉在夢中和丈夫一番對話並執著於讓人相信是真的,終於讓我恍然大悟:讀前麵的故事痛苦麼?痛苦就對瞭,因為諾拉一直都活在失去丈夫的陰影裏。讀一個不快樂的女主人公的故事,自然是痛苦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