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终结了吗

政治哲学终结了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卡罗勒•维德马耶尔(Carole Widmaier)
出品人:
页数:315
译者:杨嘉彦
出版时间:2016-3-1
价格:6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6754165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政治哲学
  • 施特劳斯
  • 阿伦特
  • 思想史
  • 2016
  • 哲学
  • 列奥·施特劳斯
  • 汉娜•阿伦特
  • 政治哲学.终结.哲学.现代思想.自由主义.民主.权力.正义.批判理论.社会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列奥•施特劳斯与汉娜•阿伦特在汉语学界出场已久,他们政治哲学的理念所引来的纷争至今困扰着我们——核心是如何面对现代性。

施特劳斯与阿伦特一生都在寻找答案,他们的方法看起来非常相似,都试图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来思考当下,但实质却完全相悖:从对“现代性危机”的论述到对思想史的诠释,从对传统重新审视再到对现代性的不同解读——这场隐匿的对话从一开始就不同寻常。

施特劳斯试图摆脱历史进步论的误导,重铸人性在古典理念中的尊严,而阿伦特专注于思考人的存在及其不同的方式。一个坚信这个世界有真理可寻,维护一种已经逝去的哲学的生活方式;一个则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担忧,想从“事件”中找寻到对人的限定。

面对现代性的恶,人的出路在哪里?政治哲学是否从此失去了意义?

作者简介

卡罗勒·维德马耶尔(Carole Widmaier),199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ENS Ulm),2008年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EPHE))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弗朗什-孔岱大学(Université de Franche-Comté)哲学系。曾在法国知名学术期刊《精神》(Esprit)发表论文多篇。

杨嘉彦,译者,1987年生,200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法语语言文学和国际政治专业双学士学位。之后赴法国留学,在巴黎索邦大学(巴黎四大)获历史学学士和政治哲学硕士学位。目前正在巴黎四大攻读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列奥·施特劳斯、历史哲学、反启蒙哲学和法国大革命史。

目录信息

阿伦特与施特劳斯: 一种比较的尝试(译序)1
中文版序22
导论26
第一部分 关于危机的交错目光
第一章 施特劳斯,历史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批评者37
对历史主义的批判42
对实证主义的批判52
思想的高尚62
第二章 汉娜•阿伦特: 照亮危机的事件70
极权主义的考验70
处于危机中的教育77
现象性和常识86
权威和传统96
思想的危机,现实的危机118
第二部分 现代性和传统
第三章 施特劳斯:作为屏障的传统123
现代虚无主义123
真理的意图139
为哲学辩护148
第四章 阿伦特:传统作为诸多概念的镂空152
哲学的开端与终结153
传统的报复: 对意义的阻碍162
意义的责任181
第五章 施特劳斯:回到政治哲学的起源189
马基雅维利或最高思想的现代式放弃189
回到亚里士多德193
第六章 阿伦特:为意义寻找资源198
奥古斯丁与诞生性条件200
康德与多样性的条件211
第三部分 思考政治
第七章 从科学到前科学221
第八章 思想作为一种质疑的力量236
第九章 自然和哲学——条件和现象学256
第十章 判断和自由270
第十一章 远离世界还是栖居在其中?276
结论283
选择性的参考书目294
译后记31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郑维伟,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 内容提要:苏格拉底之死彰显出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冲突,如何在政治共同体中为哲学生活的正当性辩护成为政治哲学的重要论题。施特劳斯认为,大众与精英的区分出于自然,不可变更。为免除专制政体下的各种迫害,哲学家必须以俗白教诲...

评分

国内学术界有人把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和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看作20世纪的前自由主义范式的代表(浙江大学应奇《政治理论史研究三种范式》,《浙江学刊》,2002年第2期)。且不论列奥·施特劳斯和汉娜·阿伦特是否应该归属于自由主义系谱的代表人物,他们之间学术...  

评分

郑维伟,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 内容提要:苏格拉底之死彰显出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冲突,如何在政治共同体中为哲学生活的正当性辩护成为政治哲学的重要论题。施特劳斯认为,大众与精英的区分出于自然,不可变更。为免除专制政体下的各种迫害,哲学家必须以俗白教诲...

评分

国内学术界有人把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和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看作20世纪的前自由主义范式的代表(浙江大学应奇《政治理论史研究三种范式》,《浙江学刊》,2002年第2期)。且不论列奥·施特劳斯和汉娜·阿伦特是否应该归属于自由主义系谱的代表人物,他们之间学术...  

评分

郑维伟,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 内容提要:苏格拉底之死彰显出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冲突,如何在政治共同体中为哲学生活的正当性辩护成为政治哲学的重要论题。施特劳斯认为,大众与精英的区分出于自然,不可变更。为免除专制政体下的各种迫害,哲学家必须以俗白教诲...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与其说是阿伦特和施特劳斯展开的思想交锋,不如说是作者在现代性危机等一系列政治哲学重大命题的设置下,对阿伦特和施特劳斯思想展开的比较研究。因此书中的所谓交锋和对话,难免会给人以强行设置的感觉。可能是受制于作者的哲学背景,她对这两位思想家所作的解读,比他俩的原著都还要晦涩不少。如果对阿伦特和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思想感兴趣,与其读这本极其晦涩的二手论著,不如去直接读他们的原著。

评分

完全不懂说“强行交锋”的人到底读没读懂这本书。优秀博士论文的典范,三部分的比较分别出了阿伦特和施特劳斯思想的核心命题:对现代性困境的辨识,对现代性脱胎于此的古典传统的思想史脉络把捉,以及(法国哲学视野下的)作为一种现代批判理论的古典再认识,三部分一气呵成,一些比较极其耐人寻味。

评分

翻过。前面对施特劳斯的梳理还算清晰。阿伦特部分一个字也看不懂。

评分

本书通过让汉娜•阿伦特与列奥•施特劳斯的思想进行交锋这样一种论述形式,重新勾勒二人的思想体系,避免将他们的思想简单化。

评分

这本书与其说是阿伦特和施特劳斯展开的思想交锋,不如说是作者在现代性危机等一系列政治哲学重大命题的设置下,对阿伦特和施特劳斯思想展开的比较研究。因此书中的所谓交锋和对话,难免会给人以强行设置的感觉。可能是受制于作者的哲学背景,她对这两位思想家所作的解读,比他俩的原著都还要晦涩不少。如果对阿伦特和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思想感兴趣,与其读这本极其晦涩的二手论著,不如去直接读他们的原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