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痛史》是一部敦煌石窟史,佛教东渐史,是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流史,也是西北少数民族交流史,甚至可以说是中古史。漫长的岁月中,纷纭复杂的历史事实与众多的历史线索归结在这部著作中,都被展现得丰韵独特。作者把对敦煌的爱恨都融入文字之中。看似平淡,阅读时却总能让人感觉到那种情感的冲击力与震撼力,对我们曾经高度发达的古老文明的骄傲,对她在近代遭遇到的洗劫与流失的心痛与屈辱。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文革后“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这几天一直在看斯坦因盗取敦煌相关的资料,中国人撰写和制作的书和纪录片里总是在痛斥王道士的愚昧和斯坦因的贪婪,当然还有斯坦因后来的法国人伯希和、俄国人奥登堡、日本人橘瑞超、美国人华尔纳,甚至张大千也连带背上钉墙洞的罪名。 想起那天在榆林窟,我问一位守敦煌20年的...
评分这几天一直在看斯坦因盗取敦煌相关的资料,中国人撰写和制作的书和纪录片里总是在痛斥王道士的愚昧和斯坦因的贪婪,当然还有斯坦因后来的法国人伯希和、俄国人奥登堡、日本人橘瑞超、美国人华尔纳,甚至张大千也连带背上钉墙洞的罪名。 想起那天在榆林窟,我问一位守敦煌20年的...
评分这几天一直在看斯坦因盗取敦煌相关的资料,中国人撰写和制作的书和纪录片里总是在痛斥王道士的愚昧和斯坦因的贪婪,当然还有斯坦因后来的法国人伯希和、俄国人奥登堡、日本人橘瑞超、美国人华尔纳,甚至张大千也连带背上钉墙洞的罪名。 想起那天在榆林窟,我问一位守敦煌20年的...
评分这几天一直在看斯坦因盗取敦煌相关的资料,中国人撰写和制作的书和纪录片里总是在痛斥王道士的愚昧和斯坦因的贪婪,当然还有斯坦因后来的法国人伯希和、俄国人奥登堡、日本人橘瑞超、美国人华尔纳,甚至张大千也连带背上钉墙洞的罪名。 想起那天在榆林窟,我问一位守敦煌20年的...
评分这几天一直在看斯坦因盗取敦煌相关的资料,中国人撰写和制作的书和纪录片里总是在痛斥王道士的愚昧和斯坦因的贪婪,当然还有斯坦因后来的法国人伯希和、俄国人奥登堡、日本人橘瑞超、美国人华尔纳,甚至张大千也连带背上钉墙洞的罪名。 想起那天在榆林窟,我问一位守敦煌20年的...
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读到敦煌的历史简概,敦煌痛史,真的痛,尤其是读完后看到书后附的几张图画尤其惊叹与感伤。此外,作者文字中的很多地方,能感受到强烈的主观意识与民族情感。读这种历史性的书,觉得还是站在历史本身来看比较好。
评分今年年初读的,小小的一本,可能会再读
评分读着读着有想哭的冲动,想起了当时在莫高窟看到的一幕幕
评分不懂壁画的是敦煌的灾星,但懂得壁画的却是敦煌的克星。自藏经洞发现后,从莫高窟发现的经书和壁画散落于数十个国家,至今仍无任何归还的迹象。敦煌学涉及语言、美术、文学、历史、宗教、民俗、建筑、舞蹈、科技研究等,基本上囊括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气候条件恶劣,生活艰辛不堪,最难抵抗的是寂寥与孤独。佛国无语,大漠无声,自言自语的话刚说出口,往往就被一阵风刮走了。若是没有坚定执着的献身精神断然不可能在这里进行无期徒刑般生活。这本书把莫高窟的发掘和发展的进程写得通俗易懂,看完后最大的感受便是百闻不如一见,见了还要再见,正如现今名誉院长樊锦诗所说“人的一生不过百年,而莫高窟有着一千年的历史,在短短的一生中能与莫高窟为伴,真的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评分说得比较清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