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计划要写的这一套书有五本,先后是《无路可逃》(1966-1976)、《凌汛》(1978-1979)、《激流中》(1979-1989)、《搁浅》(1989-1994)、《漩涡》(1995-2015)。五本书连起来是我五十年精神的历史。我已经提前把第二本《凌汛》写出来出版了。现在写《凌汛》前的十年《无路可逃》。这本书很重要,没有这冰封般无路可逃的绝境,就没有后来排山倒海的凌汛。
好了,历史在我身上开始了。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二百余种。代表作《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余种。
所有人都被绞入这革命机器中;所有人都有罪,罪名是"子虚乌有";所有人都在薄冰之上提心吊胆地生活(也许已不能称之为生活,而是苟且偷生),生怕坠入深渊。豁达的人苦中作乐蹚过这十年浑水,自尊的人自我了结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只是,太寒心罢。 始终记得木心先生的一句话:所...
评分关于文革的作品不多,或者说我读过的不多,似乎它是一个不能触碰的禁区,但就像不能讳疾忌医一样,腐烂的创口应该彻底清理,哪怕鲜血淋漓、痛彻心扉,否则就是养痈为患,最后会危及生命。 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之前看过,同样的题材《无路可逃》是第二本。前者是其他亲历...
评分第一本《一百个人的十年》,这是第二本,第一个十年,1966-1976年,215页,100千字,感触最深的是“文学的本质是用光明照亮黑暗,还有,文学的本质必须服从心灵”、“艺术是目的,不是工具”、“赝品中也会有些许的真实”,文革+唐山大地震,一家人能幸存下来,再写出这些作品...
评分冯骥才口述史第一本,是从不可说开始的。冯骥才是 42 年出生的,比起陈凯歌的 52 年出生,在不可说的几年里恰好是对立面。所以看《少年凯歌》时痛哭流涕,看《无路可逃》却是战战兢兢。他的文字不如陈凯歌那样富有文学性,可能是口述的缘故。 他说“可靠性和抗压性成正比”。在...
评分文革最令人恐惧的不是善恶的不分,而是对社会的禁锢,人们没有了自由,无论行为还是思想。(阅读时间:2020年3月25日;自评:8.0;推荐指数:★★★★)
评分冯骥才足够机灵才能逃的过去的。
评分没有新鲜事,每个画面都在历史的缝隙里被想象过无数次。不要忘记。
评分2019读书之③⑥:冯先生才气略有不足,最少不是才华横溢那种,也没有他写【俗世奇人】那么自在,但是良心与真诚非常棒!何况这是写自传,纯粹的没有技巧,我手写我心,可以看到一个作家的内心深处——也可以多一个角度看文革。挺好。
评分最重要的是真实的真实。 诚然,大冯从来不是顶级的文学家,但喜欢大冯也从来不是因为其所谓的文学才华,而是一种生活的真实。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不需要太多的思想,记录真实的文字,读来就足以让人如沐春风。从叙述上看,冯家其实并未受到人身与精神上较大的冲击,其命运更多的是被政治追赶得无路可逃。与无数人难以言说的结局相比,无疑是幸运的。这对作为读者的我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个人的命运或许是一种生活的偶然,但无数偶然彼此印证,便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文学的本质是用光明照亮黑暗。还有,文学的本质必须服从心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